精品咖啡,只能淺中烘焙?

在淺中焙烘焙程度下,咖啡本身的“風土”最容易被表現,明亮活潑的酸香水果調多半是這一個烘焙程度想要呈現的風味,搭配上手衝、虹吸、愛樂壓等“黑”咖啡萃取方法,就是最符合第三波精品咖啡的核心概念的做法。淺烘焙的咖啡中,也含有較多的綠原酸成分。許多咖啡研究報告表示,此成分有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功效,及護肝、減緩動脈硬化等作用,搭上近年來興起的天然飲食風氣,讓精品黑咖啡更是如日中天。

在萃取上,由於淺焙咖啡的細胞壁被破壞的程度較少,我們在萃取上可以用“暴力”一點的手法來進行也沒關係。也就是:細研磨(細砂糖大小)、高水溫(約88-92度)、大水流沖攪(手衝壺的高度、甩壺加壓等等)、高水粉比(約1:13.33-1:16.67)。當然,這只是相當籠統的說法。因為每個人喜好的味道不同,所以每個人適合的做法當然也不一樣。淺焙在國內咖啡界實在是太流行了,流行到很多愛好者可能一看到深烘咖啡就搖頭嘆氣:“中草藥”。這種情況實在是太正常了。流行趨勢反映市場需求,市場需求受限知識普及。

深烘焙為什麼會存在?

第一:從當前主流的SCA系統來討論
從當前主流的SCA系統來討論的話,較深的烘焙,可以修飾太過強勁尖銳的酸質。舉個例子,為什麼以往的曼特寧、肯尼亞AA往往採取較深的烘焙?主因是因為產地和處理法上的原因,使的這兩支豆子的酸質強烈,而深烘焙則很大程度扮演減緩了酸質對人舌頭的刺激,將其轉化成甜味和醇厚的功臣。
第二:從老日式喫茶店的概念來討論
提起深烘,很多人都會下意識地帶上“日式”的前綴,就像提起“淺烘”很多人都會想到“北歐淺烘”一樣。說到深烘焙,就避不開日式咖啡。以老日式喫茶店的咖啡概念來說,他們在意的是“咖啡要有最多樣的好層次”及“優雅的甘苦味”。前者來說,咖啡味道的來源除了本身的風味外,還有烘焙所能給予的風味。第三波精品咖啡的概念,是“盡可能地保留前者”;而老日式喫茶店的概念,則是“盡力的取兩者總和的最大值”。

而深烘焙,也絕對不是比較不健康的豆子。只要是“手法適當且熟練”的深焙豆,就可以很大程度避免焦化物質對人體的影響。深烘焙的咖啡豆同時降解了比較多的葫蘆巴鹼,生成較多的菸鹼酸(俗稱維生素B3),對人體也是有益的成分。近年來科學家也發現,咖啡還含有其他多種會刺激胃酸分泌的化學物質,研究過程中還意外找到一種活性物質NMP(N-methylpyridium),可阻斷胃部細胞產生鹽酸的能力,降低胃部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