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知識家

咖啡知識家 咖啡知識 咖啡的醇厚度與濃度是一回事嗎?

咖啡的醇厚度與濃度是一回事嗎?

在我們喝咖啡的時候,經常會用“醇厚”、“單薄”、“寡淡”等詞語去描述口感,而與之對應的就出現了“濃度高”、“濃度低”等詞語。如同我們在喝一杯糖水一般,加入糖融化的多,那麼味道會更甜一些,那隨之而來的濃度會高一些,那麼我們能把濃度與醇厚度混為一談嗎?咖啡的“醇厚度”與“濃度”究竟是怎麼定義?

咖啡的醇厚度

醇厚度屬於口腔的觸感,不是味蕾體驗。醇厚度體現在了“壓舌感”上,比如我們在品嚐脫脂牛奶、全脂鮮奶以及酸奶的時候,我們的舌頭都有著截然不同的觸感。當脫脂牛奶進入口腔時,我們的舌頭會覺得沒有太大的負擔,整體感覺水水的。當全脂鮮奶進入口腔時,我們的舌頭感受到飽滿的感覺,整體順滑飽滿。而固態性酸奶當觀察時就能看出相當粘稠,在口腔中那種“包裹”的感覺,若當喝到咖啡時也出現這種感覺,則可以稱之為醇厚度好(Body強)、奶油般的口感。
所以奶的醇厚度的改變與油脂有關,咖啡的醇厚度也是同理。在咖啡萃取的過程中,咖啡粉中的物質分為可溶與不可溶,可溶體現在了味覺上,不可溶體現在的口感上。不可溶的物質大多(不是全部)為咖啡纖維以及油脂,前者會影響著咖啡的干淨度,後者影響著咖啡的醇厚度。

咖啡的濃度

濃度屬於味蕾體驗,表現在可溶性物質溶於液體中的佔比。像我開頭有說糖水的例子,比如在三杯100ml的熱水里分別加入5g、10g、20g白砂糖並攪拌至完全溶解,加入5g的熱水會表現出微微甜感整體偏淡;加入10g的熱水會表現出恰到好處的甜感;加入20g的熱水會表現出齁甜並開始有封喉的感覺。咖啡的濃度也是同理,咖啡的濃度表現在了水經過咖啡粉時可溶性物質釋放在水中的多少。
當然,一杯咖啡不只含糖,還有許多風味物質。以一杯手沖咖啡為例,濃度高於1.45%的手沖咖啡屬於高濃度,表現在風味異常集中以至於出現酸澀、苦澀,而濃度低於1.15%的手沖咖啡屬於低濃度,表現在咖啡無味、平淡。
那麼咖啡的醇厚度與濃度有什麼關係呢?
醇厚度是屬於口感上的表述,而濃度對於風味的影響比較大。醇厚度與濃度有一層正比關係,比如在我們實際品嚐咖啡中,低濃度的咖啡幾乎醇厚度都不太好,醇厚度好的咖啡濃度一般不會低。這是因為在同等的粉水比例下,高濃度的咖啡意味著咖啡液的物質含量多,其中一些對口感有影響的物質也會相對較多。

那麼能夠影響咖啡的醇厚度與濃度分別有哪些呢?

  1. 濃度:最直接能影響到的就是沖煮環節,粉水比例、研磨程度、水溫、手法有關係。在其它參數不變的前提下,注入的水越多,咖啡的濃度越低;研磨度越粗,咖啡的濃度越低;沖煮的水溫越低,咖啡的濃度越低;反之。
  2. 醇厚度:影響咖啡醇厚度的方面就比較多,比如處理方式、烘焙程度、沖煮方式等等。
    處理方式上,日曬處理法與蜜處理法因為在處理時保留了果肉果膠,所以在醇厚度上會比水洗處理的咖啡豆要厚重。

烘焙是影響咖啡豆醇厚度最重要的環節。烘焙程度越深,咖啡的醇厚度越好。這是因為梅納反應的延長,能夠釋放出更多的類黑色素,可以創造更高的醇厚度。這也是為什麼中深烘焙的咖啡醇厚度會比中淺烘焙要好的原因。
在沖煮方面影響醇厚度最為明顯的應該就是過濾材質了,浮於咖啡液表面的非水溶性油脂是增加醇厚度的來源,濾紙能濾掉95%的咖啡油脂,所有常見的用濾紙過濾的手沖咖啡都會比較乾淨清晰。而日本人偏愛的法蘭絨濾布,因為其纖維結構比濾紙要疏,能讓一部分的油脂通過。因此用法蘭絨過濾的咖啡口感會更加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