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 沖煮 掛耳 濃縮 手冲

怎麼正確沖泡濾掛式(掛耳)咖啡?

掛耳包是什麼呢?

掛耳包就是傳說中的居家旅行上班下班裝逼必備良品,除了能夠滿足日常咖啡因的攝入之外,也能滿足在各種環境下自己沖咖啡的小願望。這個時候大家手裡應該都拿到掛耳包了,我們開始進入正題。 從前有個烏鴉口渴了,看到一瓶水,可是瓶口非常的小,於是小烏鴉急中生智…誒誒,好像走偏了,那我們怎麼才可以喝到包裝裡面的掛耳包呢?經過上百次的實驗,終於得出了以下的科學方法

  1. Step 1
    先撕開外包裝,一定要注意觀察細節,像我一樣去撕才能去除古羅馬傳說中的咖啡神對於掛耳包外袋的封印。
  2. Step 2
    撕開外包裝之後輕輕取出內袋,內袋就是這個白色的東西,注意這裡撕開口處已經標註了“open”的字樣,這個時候只要大喊,“芝麻開門”,同時輕輕的撕開,我們就徹底完成了最重要的兩個步驟(不打開的話根本喝不到嘛。
  3. Step 3
    找到內袋兩側的兩個小耳朵,扯開,就像平時扯耳朵一樣。
  4. Step 4 找一個心愛的杯子,將兩隻耳朵掛在杯子的邊沿上。此處有建議,杯子的選擇最好是中等容量,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可以在200ml左右,想要多喝一會兒可以選擇保溫性好一些的厚壁陶瓷杯,或者雙層隔熱杯,又或者不銹鋼保溫杯,對啦對啦,星巴克那種杯子也是可以的。
  5. Setp 5 激動人心的注水步驟終於到了,當然這裡,我們並不需要像手沖咖啡的時候一樣那麼那麼講究,但是也可以分次注水,主要原因是掛耳包濾紙過濾時並不會那麼高效,多次注水方便又快速。第一次注水時我們先讓熱水(90-92度)打濕所有的粉,待液面接近頂端時停止。給咖啡粉一些悶蒸的空間。第一次注水大概在15-30ml左右。科普時間悶蒸:咖啡豆內部存在著一些纖維結構,在烘焙之後咖啡豆細胞壁內的水分喪失,取而代之的是內部會存儲進一些二氧化碳,通過悶蒸,讓水進入細胞壁內部,排出二氧化碳,會使得接下來的萃取更加均勻和容易,通過對比我們也可以發現,不進行悶蒸而直接進行沖煮的咖啡會比進行了悶蒸的咖啡而淡一些(其它變量不變,不包括因為省去悶蒸而減少的時間)熱水:到底多少度的溫度是合適的熱水呢?有溫度計的朋友可以直接拿著溫度計走開了,那麼沒有溫度計的咋辦呢?我們當然不好像有些廚師一樣把手指頭伸進去感受一下,我總結了兩種簡單的方法 第一種是針對家用熱水壺,水燒開之後,打開蓋子靜置5分鐘,夏天請適當延長 第二種方法是準備兩個涼的杯子,水燒開之後開蓋子涼個一兩分鐘之後將熱水倒入一個杯子,再用這個杯子倒入另一個杯子(小時候肯定都有這樣做過對不對?!但是也要小心燙傷,燙傷本先生概不負責),這樣來回大約3-5個來回,溫度即可下降接近合適的溫度。
  6. Step 6
    等到時間大概過去了20-30s,這個時間你可以數20-30隻羊,也可以刷一會兒朋友圈,我們就可以開始繼續注水,等到滿的時候停下,然後液面下去一些之後就補充熱水進去。
  7. Step 7 因為濾紙中高於杯子液面的水還是繼續流入咖啡杯中的緣故,看著接近預設的量時就可以停止注水了,靜靜等待幾秒,然後就可以抄起用過的掛耳包丟到“不可回收”的垃圾桶中,切記不可重複沖泡,掛耳包反复沖泡會產生過萃,會越來越難喝。 一般建議的注水總量在掛耳包咖啡粉重量的13-18倍左右,你可以折中取一個1:15的粉水比,一般掛耳包是10g的話,注水總量150ml左右,這樣的濃度比較適宜,不多不少。 沒有沒有電子秤的,慢慢注水,大概三次掛耳包裡面注滿,然後讓它滿滿流下去的節奏科普時間………又來了萃取:利用濃度差(液體之間高濃度會向低濃度方向移動)的原理,將咖啡粉中可萃取的物質置換到水中。過萃:咖啡豆中可以被萃取出來的全部物質大概佔咖啡豆本身的30%,通常我們會萃取出18%-22%的物質,這個比例我們稱之為“萃取率”,通常萃取率超過某個數值時,咖啡中不好的味道(不可溶的物質帶來的一些木質纖維、焦苦的味道)會逐漸增加,同時,隨著萃取程度的增加,咖啡豆內部剩餘的好的味道好的風味也越來越少,這就是為什麼反复沖泡之後的掛耳包會越來越難喝(好的東西已經喪失,只剩下不好的物質萃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