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知識家

咖啡知識家 咖啡知識  未來5年,咖啡市場會更好嗎?

 未來5年,咖啡市場會更好嗎?

縱觀各行各業,一個健康有希望的市場,必然是競爭激烈、細分嚴謹的市場。近幾年來,伴隨著消費升級、消費降級的大潮,消費者的消費理念越發清晰理智,國內咖啡產業也逐步邁過野蠻生長的初級階段,向著更明晰的下一階段奔去。現在正是階段交替蛻變的特殊節點,毫無疑問,未來幾年“咖啡熱”將延續,將會有更多資本、更多人投身到咖啡行業之中,“內捲”會成為一個顯著特徵。

BREWISTA 亞太地區執行總裁Charles就曾在採訪中提及,一直到2022年下旬,這段時間將會是咖啡品牌最難熬的時期,不僅是成本(包括生豆、器具、房租等)的急速上漲,越來越多的新品牌、新咖啡店,又將進一步加劇競爭壓力。咖啡金融網創始人陶健也針對咖啡生豆的價格做過類似預測,世界咖啡生豆價格將會持續走高,直到2022年中下旬才會逐漸回落。
短暫的發展歷程、爆發性的增長勢頭,讓中國咖啡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簸箕”,把整個咖啡行業進行殘酷篩選,標準只有一個——優勝劣汰。只有熬過這段“火熱寒冬”的咖啡品牌,才有資格進入下一輪角逐。

當然也有好消息,結合全球化、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中國的咖啡市場將會更加多元,不像日本的咖啡相對集中在便利店和自動販賣機、韓國咖啡集中在咖啡館內、美國消費者更偏愛美式咖啡機和咖啡膠囊便捷出品,中國的咖啡市場將會成長為綜合型業態,各種類型的咖啡產業百花齊放。並且,這只“簸箕”足夠巨大,不類韓日狹隘的國內市場,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能夠滿足不同類型咖啡品牌的需求,無論是便攜咖啡、咖啡館還是咖啡飲料,都將會有極大發展空間。這就要求無論是新品牌還是老品牌,都需要準確找到自己的市場定位,並且通過不斷打磨產品去紮根市場,才不會在這場“飢餓遊戲”中出局。

咖啡產業鏈各環節更緊密

“中國市場是世界咖啡消費市場的新生者,正處於初級發展階段。”麥隆咖啡集團董事長雷苗如此說道。如何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雷苗給出的答案是“貿易促進、文化交流、技術應用、標準整合”。大多數咖啡從業者或多或少都對國內目前的咖啡市場有個共同的觀感:這是一個不夠透明的市場,即咖啡產業鏈的各個環節聯繫並不緊密。舉例來說,非自烘焙的咖啡店需要大費周章才能尋找到合適的咖啡烘焙廠,而烘焙廠採購咖啡生豆也是困難重重,不是價格每日一變就是採購不到心儀的咖啡生豆。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也很簡單,建立一個公開透明的咖啡貿易平台即可。近年來並不是沒有類似的平台出現,但大多草草收尾,並沒有濺起多大水花,畢竟只有體量足夠大的貿易平台,才有資格去整合整個國內咖啡產業。這樣的平台能且只能出現在上海,不管你承不承認,上海都是中國的“咖啡之都”。截至目前,上海已有8200餘家咖啡館,是全球擁有咖啡館最多的城市,並且也是國內人均消費量最高的城市,其咖啡品牌覆蓋最廣、產業鏈最全、交易額最大,在上海出現這樣一個咖啡貿易平台是必然選擇。

下沉市場更具競爭力

伴隨著中國咖啡文化的不斷普及,中國的咖啡市場在爆發性增長的同時,大多數人緊緊盯著國內屈指可數的一二線城市咖啡市場的變化趨勢和份額,反而忽略了一個簡單的道理:數年過去,人民更富裕了。不只是一二線城市的居民收入更高,三四線城市的人均收入也有了質的飛躍,消費能力和消費信心逐年增長。下沉市場,將會成為各大連鎖咖啡品牌新一輪的增量市場。

在2021年10月23日舉辦的“新消費新視角新動能”2021長三角城市與咖啡消費論壇上,星巴克中國華東北區域總經理陳彰談及下沉市場時指出,儘管歷經四次咖啡浪潮,中國的咖啡市場依然潛力巨大,一、二線城市養成喝咖啡習慣的消費者日趨成熟,在這些城市的帶動下,其它城市的消費需求也開始被影響提升,咖啡逐漸變為人們的“日常飲品”。消費熱情不斷的提高以及消費場景的擴展,有利於促進整個咖啡市場規模的增長,這對行業來說是非常積極的一面。

實際上,不只是星巴克一直在加速佈局全新下沉城市,新興的代數學家、SEESAW也都開始往三線甚至是四線城市開設線下門店,這些連鎖咖啡品牌的目標都很明確:覆蓋更為廣闊的市場。受制於都市高昂成本的獨立精品咖啡館,也將逐步出現在三四線城市。而城市管理者也正逐漸認識到咖啡已經成為衡量城市開放性和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標準,而咖啡的巨大消費潛力能夠成為城市經濟增長的“增量器”,在管理層面的引導或將形成“聚集效應”,即大量獨立精品咖啡館聚集在某個特定城市,成為“中國的墨爾本”。

回到標題的問題:“未來5年,中國咖啡市場會更好嗎?”毫無疑問,伴隨市場競爭的篩選、專業咖啡貿易平台的建立、下沉市場的新增量,中國咖啡市場會更好。咖啡消費市場體量增大、雲南咖啡品質的不斷提升、咖啡文化的中國化,都在將咖啡這個“舶來品”打上鮮明的中國LOGO。或許未來的某一天,中國咖啡也能成為世界咖啡的標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