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知識家

咖啡知識家 咖啡知識 埃塞俄比亞為什麼換產區?

埃塞俄比亞為什麼換產區?

埃塞俄比亞為什麼換產區?

對所有喜愛埃塞俄比亞咖啡的人來說,特別對那些此刻正十八般武藝盡出,上天下海搶豆的人來說,今年烘咖啡要用到埃塞俄比亞豆,肯定是個頭疼年。消費者端則可能尚丈二金剛摸不著腦,烘豆端有的已收到警告正在為豆單燒腦,生豆採購端則早規劃替代方案,想辦法安撫客戶。大家都在竊竊私語討論,產地那端到底未來會怎樣?難道這一切的一切全都還是海運的錯?當然不是,造成埃塞俄比亞如今詭譎變化的禍首,不該是海運來背這黑鍋。今年,埃塞俄比亞咖啡出口額攀上歷史新高,但全國卻減產15%,知名產地產量更下降高達二到三成。許多進口商買不到心儀的埃塞俄比亞咖啡,水洗豆尤其困難。就算可買到,生豆商聽到的產地報價也攀升離譜,烘豆師則被警告如果還想用去年報價拿豆,只能買到過季豆或是次級豆。到底我們喜愛的埃塞俄比亞咖啡發生何事了?其實,一環扣一環。今天跟小伙伴講講這個”說來話長”,先從COE看到的端倪聊起吧!

埃塞俄比亞為什麼換產區?

4月28日,2022年第三屆埃塞俄比亞COE卓越杯預賽名單揭曉,150位農民晉級國家周復賽。與第二屆相比,今年有二個重要變動:首先,報名參賽者減少了六成,從去2021年的1848名,銳減為今年的848名。少了一千人。參賽者的咖啡送達報名地點,總不用搭船吧,人上哪去了?內戰?沒有啊,打仗的是北方,關西南方咖啡產區,關西達馬,關耶加雪菲,關古吉農民啥事?原來是,知名產區的農民,手上少了鮮果做咖啡(因為產季一開始就被搶購)。其次,入圍複賽的利姆產區(LIMU)與耶加雪菲產區(GEDEO),較去年增加五成,谷吉(GUJI)減少五成,西達馬則入圍數持平。其中,表現最亮眼的是利姆產區(LIMU),入圍者如搭火箭筒般快速增加,利姆怎變得這樣強了,你喝過來自利姆的單品咖啡嗎?谷吉往年在COE不是表現亮眼,今年怎啦?谷吉減少與今年的氣候異常,咖啡季遲延一個月有關。但利姆的增加原因有點複雜。讓我從生產端最源頭,農民這邊的鮮果市場價格變動談起。

通膨嚴重農民惜售鮮果

埃塞俄比亞今年的咖啡鮮果收購價格,較前年比,漲幅高達103%。以西達馬來說,2019年的鮮果價格是每公斤15-17 ETB(埃塞俄比亞比爾幣),2020年變為每公斤20-24 ETB。2021年冬的新產季開始,鮮果價格變為每公斤31-33元ETB。到了今年初,價格超過每公斤50元ETB。漲價很多因素造成,其中一個是埃塞俄比亞國內嚴重的通貨膨脹。貶值的國內貨幣,對已簽訂的國際生豆採購合同,造成無法履約的威脅。出口商瘋狂搶鮮果來做咖啡,奇貨可居的鮮果一下子站上高點價。搶購是怎樣發生的?誰在搶?原來,在咖啡生豆產業的傳統經營模式是這樣的,通常買咖啡米的人是用”預簽合同”來綁定某生產商。一般來說,國際生豆進口商並不是向農民或莊園直接採購咖啡,在埃塞俄比亞,只有水洗站,大型種植園,農民合作社或是生豆出口商,可以跟國際買家簽訂合同,出口咖啡。所以國際生豆商的傳統交易對象,是該國經營生豆業務的私人企業與農民合作社組織。採購咖啡生豆的合同是預約的,一年前就簽訂了,也會支付訂金。這是本來的遊戲規則。許多埃塞俄比亞的咖啡生產商,包括水洗站,出口商,都是跟各地方的小農收購鮮果,這裡是屬於”合作”關係。農民不是佃農,農民擁有土地種植咖啡,可自由處分所生產的鮮果。埃塞俄比亞的出口商或生產商(合作社或私人水洗站等),跟國際買家預收訂單,也拿到了訂金,但卻還沒有跟小農預付鮮果貨款,通常是等產季到了才去市場上收購鮮果。但因為該國此刻嚴重通膨(上漲了35%),可變換現金(特別是外匯)的咖啡鮮果,變得物稀為貴,農民開始惜售了。一些農民所在的村落組織甚至要求,鮮果需要每公斤超過50元,才可以出售。往年到產季才買鮮果的水洗廠,私營企業,出口商,這下全跳腳了。

COE淘金夢讓更多農民留豆

今年是第三屆COE在該國的舉辦,前二屆的得獎者所賺取的大量收入,讓其他農民有了也去參加COE的淘金夢。然後今年COE的規則修改,更刺激了農民的惜售,導致鮮果產地價格飆升。2022年2月,COE定出了新的參賽規則。今年只允許擁有土地面積低於20公頃,具有農民資格的人參賽。在該國,商業種植園的面積普遍超過30公頃,往年只要你的生豆生產商,不管你是否為農民,都可以參賽。今年這個新規定獨厚了小農,卻也讓更多知名產區的小農惜售,他們可以越過生產者、水洗站、私人機構的分潤,以自己名義參賽。人人有機會,人人可做得獎夢。往年咖啡小農本是分工的概念,鮮果販賣給處理廠,處理廠才有專業的加工人,然後把專業加工過的成品提交為比賽批次。但今年因為規則修改,小農當然不可能”聘請”僱工來處理鮮果,小農本身也不具備加工知識,但又想自己來參賽。可以看到的,愈來愈多小農把鮮果留在自家門前做日曬,因為小農不具備水洗設備,當然厭氧也不會做,太複雜了。以一時間,知名產區的小農鮮果不容易收購,知名產區產地價格自然也要水漲船高。此刻,想要購買知名產區的國際生豆買家還遇到另一個嚴峻的挑戰,就是生豆的離岸價格FOB高漲,這是因為該國的”最低出口價格”規範。當前的FOB離岸價格,遠高於2021/2022產季前早簽好的”生豆採購合同”,所以本來商議好的生豆合同,這產季根本無法實現。

“最低出口價格”導致替代產地出現

最低出口價格,是埃塞俄比亞國家銀行新發布的規定。最低出口價格每日變化,按照地區,咖啡等級,出口商類型分類。今年因為通貨膨脹,加上有出口商亂賣咖啡,導致價格戰,所以最低出口價格高得離譜來防止出口業的投機分子,破壞埃塞俄比亞咖啡形象。為何有投機分子?原來,因為該國此刻通膨嚴重,幣值貶值速度加快,持有外匯是最好的保值。而咖啡正是一個可以賺取外彙的便捷管道。在埃塞俄比亞只有取得出口商執照的人可以出口咖啡,國外買家是用美元支付的,所以出口商可以合法收取外匯。於是投機分子趕忙去設立咖啡出口公司,賣咖啡賺取了外匯,投機公司才有外幣購買不是咖啡的進口品來賣,那個比賣咖啡更賺錢。既然投機的出口商心不在賣咖啡賺錢,自然願意高價收購鮮果,把製成的生豆賣低。看起來賠本?沒有,實際他想賺別的生意。他願意大量收購產地咖啡,貼本賣出,因為拿到美元後,他可以買其它更賺的物資進來賣。被新投機咖啡出口商搞亂的鮮果市場與生豆出口市場,為了穩定咖啡的離岸FOB價格,政府抬高了”最低出口價”。最低出口價格,是針對不同產區機動調整,對已經漲幅驚人的知名產區如西達馬,耶加雪菲,谷吉等產區,這無疑是雪上加霜。國際買家在知名產區失去了議價權,還必須支付更高於最低價格的成本,才能付款拿豆。所以,各國已經預付款項的合同,因為合同價格低於此刻的最低出口價,面臨賣方無法出口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