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知識家 咖啡知識 為什麼淺焙咖啡像在喝茶?為什麼有人說咖啡有「茶感」或「茶韻」?

為什麼淺焙咖啡像在喝茶?為什麼有人說咖啡有「茶感」或「茶韻」?

為什麼淺焙咖啡像在喝茶?為什麼有人說咖啡有「茶感」或「茶韻」?
為什麼淺焙咖啡像在喝茶?為什麼有人說咖啡有「茶感」或「茶韻」?

你是否也曾在啜飲淺焙咖啡時,驚訝於那股宛如高山烏龍或花草茶般的清香與回甘?特別是瑰夏(Gesha)、耶加雪菲(Yirgacheffe)這類品種,更是被許多咖啡迷讚嘆為「茶感咖啡」的經典代表。一杯茶感咖啡,是風味、技術與感知的結晶。茶感咖啡不是單一特質,而是整體感受「花香、酸質、生津、餘韻」,缺一不可。正如品茶般,它讓人靜下來,品味風味中的細節。到底為什麼淺焙咖啡會有茶的風味?關鍵就在這三大要素:

基因決定風味潛力:品種的天然優勢

有些咖啡品種天生就具有花香、果酸與細緻結構。例如:瑰夏(Gesha)、衣索比亞原生種(Heirloom)等,天生就擁有花香、柑橘酸、清甜口感等特質,這些都是茶類中常見的風味特徵。尤其來自高海拔、氣候冷涼、日夜溫差大的產區(如耶加雪菲、帕卡瑪拉莊園、奇里楚鎮)會使咖啡發展出精緻明亮的酸質與輕盈口感,形成與高山茶相似的風味結構。這些風味特徵與某些茶類(如烏龍茶、茉莉綠茶)相似,形成天然的「茶感基因」。

咖啡後製處理法:風味塑形能力

不同的後製處理法會影響咖啡的發酵方式與香氣表現,就像是同樣的茶葉,透過不同的發酵與乾燥工藝,可呈現出白茶、綠茶、紅茶的不同樣貌。

  • 水洗處理:帶來乾淨、明亮、花果酸調,常被形容為綠茶或白茶感
  • 厭氧發酵水洗:多了一點發酵香,近似烏龍茶或鐵觀音的熟果香與焙火感
  • 蜜處理/日曬處理:增加甜感與茶感的「滑順餘韻」,類似紅茶或蜜香紅茶

烘焙與萃取的平衡:淺焙x手沖的黃金搭配

要讓「茶感」在咖啡中完美釋放,最終還得靠烘焙與沖煮技巧的配合:淺焙烘焙保留豆子本身的酸質與芳香分子,是呈現茶感的最佳基礎,但沖煮技巧會決定「茶感」是否完美呈現,水溫控制則使用偏低水溫(88°C–92°C)可降低苦澀、放大花香,提升清甜與回甘感,濾杯的選擇(如Hario V60、Origami)也會影響萃取速度與清澈度,進一步強化「茶感」的細膩度。而萃取比例則是1:15–1:17是最常見的黃金比例。手沖技巧細緻的繞圈注水能展現層次與尾韻,這樣的沖煮方式,讓咖啡宛如一杯手工茶,輕盈且回甘。

2025咖啡推薦 咖啡知識 咖啡豆 咖啡豆推薦 精品咖啡 手沖咖啡 淺焙 餘韻 衣索比亞 肯亞 巴拿馬 瑰夏 耶加雪菲 2025 Coffee Recommendation Coffee Knowledge Coffee Beans Coffee Bean Recommendation Specialty Coffee Hand drip Coffee Light Roast Aftertaste Ethiopia Kenya Panama Gesha Yirgacheffe

為什麼咖啡裡會有茶韻?

事實上我們能夠從咖啡裡喝出茶的韻味。例如在最新版的咖啡風味輪裡,有著「紅茶」這一風味,只是它被劃分在了花香一欄中。雖然風味輪只收錄了紅茶,但實際上我們能從咖啡裡喝到的茶韻類型是遠遠不止的。在一些咖啡的尾韻風味介紹當中綠茶、烏龍茶、白茶等其他的茶類描述。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咖啡裡會有茶韻呢?

其實,「茶感」並不真的指咖啡裡加了茶,而是指某些咖啡豆在品嚐時,所呈現出的清香、清亮、回甘、生津等風味與口感特徵,與喝茶時的體驗十分相似。這類風味常見於淺焙處理的衣索比亞水洗耶加雪菲、巴拿馬瑰夏、肯亞AA等品種。它們擁有類似高山茶的花香調、柑橘酸質、輕盈口感與悠長餘韻,不少咖啡迷因此將這種風味形容為「茶感」。

從風味成分到口感感知的全解析

在咖啡的日常裡,總有客人走到咖啡品項前猶豫不決:「我想要一杯茶感重一點的咖啡。」這樣的需求近年來越來越常見。雖然茶與咖啡本質上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飲品,但精品咖啡卻真的能帶來類似高山茶的清香與回甘。也許你會問:咖啡裡怎麼可能會有茶的味道?我們先從簡單關鍵的事實說起。

咖啡與茶,真的有「相同的香氣分子」

沒錯,咖啡與茶都含有大量揮發性香氣化合物(Volatile Compounds),這些化合物不屬於特定飲品,它們存在於自然界的多種植物中,所以當我們從咖啡中喝到花香、草本香、熟果香時,大腦會將這些訊號與過去喝茶的記憶聯繫起來,產生「這杯咖啡好像茶」的直覺判斷。

  • 茉莉醛(Jasmonal):帶來花香與綠感
  • 呋喃類(Furanones):帶來焦糖與紅茶香
  • 六碳醇(Hexenol)與酯類:構成草本、清香調性

風味是味道與嗅覺的綜合結果

根據《咖啡風味是玄學嗎》一文的說法,我們對咖啡風味的感知,實際上是味蕾與嗅覺共同參與的「跨感官體驗」因此,茶韻本質上是感官比對的結果。當你說「這杯有點像烏龍茶」,其實是你從氣味記憶中,喚醒了類似的味覺聯想:

  • 舌頭判斷基本味道:酸、甜、苦、鹹、鮮
  • 吞嚥時香氣上行鼻腔(Retronasal Smell):捕捉揮發性化合物
  • 大腦比對記憶資料庫:找出最接近的熟悉風味(如綠茶、紅茶、花茶等)
2025咖啡推薦 咖啡知識 咖啡豆 咖啡豆推薦 精品咖啡 手沖咖啡 淺焙 餘韻 衣索比亞 肯亞 巴拿馬 瑰夏 耶加雪菲 2025 Coffee Recommendation Coffee Knowledge Coffee Beans Coffee Bean Recommendation Specialty Coffee Hand drip Coffee Light Roast Aftertaste Ethiopia Kenya Panama Gesha Yirgacheffe

那為什麼說是「茶感」而不是「茶味」?

因為,茶感不只是味道而是飲用的體驗,茶感咖啡。這些感官綜合體驗,才讓我們用「茶感」這個詞彙來形容,在風味上的類比,更是質地與節奏的重疊。除了帶有像茶一樣的香氣,還包含以下幾個特徵:

  • 口感輕盈不厚重
  • 酸質明亮而乾淨
  • 餘韻清甜、生津回甘
  • 入口有滑順、近似熱茶的觸感

「茶感咖啡」的存在,絕非偶然

從基因、處理法到烘焙與沖煮,每一個步驟都會影響茶感的呈現。但最終真正讓我們感受到「像茶一樣的咖啡」,是來自於香氣分子的科學組成,與記憶與感官交會所產生的風味解碼。這不是錯覺,而是一場舌尖與記憶的雙重旅程。所以下次當你想喝一杯「帶茶感的咖啡」時,不妨試試這些關鍵:

  • 淺焙、水洗或厭氧處理的豆子
  • 手沖,控制水溫與注水節奏
  • 品種如:Gesha、Yirgacheffe、SL28、蘇丹魯美
2025咖啡推薦 咖啡知識 咖啡豆 咖啡豆推薦 精品咖啡 手沖咖啡 淺焙 餘韻 衣索比亞 肯亞 巴拿馬 瑰夏 耶加雪菲 2025 Coffee Recommendation Coffee Knowledge Coffee Beans Coffee Bean Recommendation Specialty Coffee Hand drip Coffee Light Roast Aftertaste Ethiopia Kenya Panama Gesha Yirgacheffe

什麼樣的咖啡會帶有茶感?

從基因、風味到處理與烘焙,全面解析茶感咖啡的形成,許多咖啡迷都曾喝過那種「這不像咖啡,更像茶」的精品咖啡豆。它們口感輕盈、香氣清新、回甘生津,被形容為「茶感咖啡」。但什麼樣的咖啡,才會有這樣的風味?事實上,這和咖啡豆的品種、種植環境、處理方式、烘焙程度、沖煮方法都有密切關係。

咖啡品種:茶感風味的基因基礎

並不是所有咖啡品種都具備茶感潛力。以瑰夏(Gesha T2722)為例,這個品種富含萜烯類(Terpenes)芳香分子,是花香、柑橘香的主要來源。而其中某些香氣分子,如芳樟醇、檸檬烯、茉莉醛,與茶葉中的香氣成分幾乎一致,自然就會產生類似「茶」的聯想。其他也容易呈現茶感的品種包含:

  • 衣索比亞原生種(Ethiopian Heirloom)
  • 蘇丹魯美(Sudan Rume)
  • SL28(肯亞品種,常見紅茶感)

咖啡種植環境:海拔與產區的堆疊效應

高海拔、低溫、日夜溫差大的地區,更能讓咖啡豆在生長過程中緩慢累積酸質與芳香物質,這是茶感咖啡形成的重要條件。著名茶感產區例如:

  • 衣索比亞西達摩、耶加雪菲:以白花香、柑橘酸與回甘聞名
  • 肯亞高地(Nyeri、Kirinyaga):紅茶感強烈,酸甜均衡
  • 哥倫比亞南部、巴拿馬高原:以細緻酸質與明亮果香為主

咖啡處理法:塑造茶感類型的關鍵

茶感不是固定不變,而是會隨著處理法的不同,呈現出「茶類型」的差異。咖啡的處理方式會極大影響茶感的呈現方向:

處理法風味表現茶感類比
水洗(Washed)乾淨清爽、酸質明亮綠茶、白茶
厭氧水洗(Anaerobic Washed)帶微發酵香氣,層次分明花香烏龍
日曬(Natural)果香濃郁、酒香明顯蜜香紅茶
蜜處理(Honey)甜感強、滑順餘韻東方美人茶

烘焙程度:茶感強弱的決定因素

即使一顆豆子擁有優異的茶感潛力,如果烘焙過深,也會掩蓋這些細膩的香氣與結構。大多數帶有明顯茶感的咖啡,都會選擇淺焙至中淺焙(Light–Medium Light)之間的烘焙度。簡單來說,焙度越淺,茶感越鮮明;焙度越深,茶感越被壓抑。

  • 淺焙:保留更多花香與酸質,呈現茶感風味
  • 中焙以上:焦糖化物質增多,苦感與厚重感會壓過茶感

沖煮方式:是否能讓茶感被好好釋放

即使豆子本身具備茶感潛質,也需要正確的沖煮方式才能完整表現,比例建議:1:15~1:17,增加清爽感與香氣延展性建議:

  • 水溫:88–91°C(避免高溫破壞芳香)
  • 濾杯:使用透水性高的濾杯如 V60、Origami
  • 注水方式:分段繞圈、避免悶蒸過久

不像咖啡,卻又是極致的咖啡

當你聽到有人說:「這杯咖啡喝起來不像咖啡,更像一杯茶」,別懷疑,他們其實是在讚美這杯咖啡的細緻、清透與餘韻悠長。這正是茶感咖啡的魅力,它顛覆了你對「咖啡=苦+重」的印象,讓你在一杯淺焙豆中喝出花、果、茶的氣息交融,彷彿品一場靜謐的午後。

2025咖啡推薦 咖啡知識 咖啡豆 咖啡豆推薦 精品咖啡 手沖咖啡 淺焙 餘韻 衣索比亞 肯亞 巴拿馬 瑰夏 耶加雪菲 2025 Coffee Recommendation Coffee Knowledge Coffee Beans Coffee Bean Recommendation Specialty Coffee Hand drip Coffee Light Roast Aftertaste Ethiopia Kenya Panama Gesha Yirgacheffe

咖啡知識問與答

為什麼有人說咖啡有「茶感」或「茶韻」?

咖啡不是咖啡,茶不是茶嗎?其實「茶韻」並不是指咖啡裡真的有加入茶葉,而是指某些咖啡所呈現的香氣與口感,與喝茶的體驗非常相似。這種現象是由咖啡中的香氣分子與結構特性所共同造成的結果。

我們為什麼會覺得咖啡像茶?這是錯覺嗎?

不是錯覺,而是科學上的感官整合現象!當你喝咖啡時,味蕾先感知味道,而香氣分子在吞嚥時進入鼻腔(稱為後嗅覺 retronasal),與你過去喝茶的經驗在大腦記憶中產生連結,形成「這像茶」的認知。這就是為什麼你會聯想到茉莉綠茶、蜜香紅茶或鐵觀音的風味。

「茶韻」和「茶感」是一樣的意思嗎?

「茶韻」偏向形容香氣與回甘風味上的類比,而「茶感」更完整,包含香氣、口感、清爽度、滑順感與整體飲用體驗,是更貼近精品咖啡描述的風味詞彙。當你下一次喝到一杯咖啡,感覺它不苦、不厚,卻充滿花香、果酸與悠長回甘,別懷疑,你正在體驗的,就是一杯擁有絕佳「茶感」的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