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全球有30 多個國家商業化種植並出口咖啡,儘管產量參差不齊,但其中不少國家生產高品質咖啡的能力越來越強,高品質咖啡也就是我們說的精品咖啡speciality coffee。按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CAA制定的百分制評分標準,取得80 分以上,並且被全世界咖啡貿易國認可,才能叫作精品咖啡,低於80 分的是商業咖啡commodity coffee。
我之前有聽過有人說過只要是好喝的咖啡就是精品咖啡,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正確,在2009年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CAA為咖啡生豆制訂了一個條件,杯測成績60分但未滿80分就屬於商業咖啡,超過80分以上就可稱精品咖啡,至此才為精品咖啡訂定出比較科學的客觀標準。由全球三大精品咖啡協會對精品咖啡的定義可以發現,精品咖啡是指由「一杯咖啡種子到一杯咖啡」的所有過程,顧好每個環節,從產地了解源頭一直到終端的堅持,才得以認識「精品咖啡」 。
精品咖啡是消費者喝了以後,給予精雕細琢高品質咖啡的評價,這杯咖啡會擁有獨特的品質與出眾的風味,不同於隨處可喝到的一般咖啡,精品咖啡的市場供應有其限制,不屬於隨處可消費得到的咖啡服務,是以最高標準的生豆經過精湛的烘焙技術,所有生豆、熟豆都採用高標準的倉儲規格,再以高標準的沖煮技術沖泡而成的高品質咖啡。
精品咖啡是消費者喝到風味絕佳、願給好評價的咖啡,而且消費者感到滿意,風味絕佳的定義是指該咖啡風味能讓人留下明顯印象,酸明亮、清爽、且有特殊性,同時咖啡的後味帶甜感;而咖啡本身,必須由生豆到變成一杯咖啡的所有階段都能貫徹一致嚴格的生產程序、統一的工序與嚴謹的品質管理,符合以上條件的咖啡才屬於精品咖啡。慎選最適合的品種,栽植於最有助於咖啡風味發展的海拔、氣候與水土環境。謹慎水洗與日曬加工,精選無瑕疵的最高級生豆,運輸過程零缺點送到客戶手中。經過烘豆師高超手藝,引出最豐富的地域之味,再以公認的萃取方式,泡出美味的咖啡。
自始至終,都維持一貫的卓越標準來確保品質,並作為優先的工作目標,且所有參與者都能協同合作,他們缺一不可!他們包括了咖啡農、生豆採購者、烘豆商、咖啡師與消費者。而我們喜愛的精品咖啡可以通過介紹入門,但最終要靠味蕾找到自己喜愛的咖啡。一旦你學會了欣賞新鮮烘焙,精品咖啡的甜度和活潑風味,嘗試一杯從未喝過的咖啡就變成了一場冒險、一種樂趣,這比找到適合口味的「那一杯」咖啡要有意思得多。
咖啡豆的產地重要嗎?
當然是非常重要。精品咖啡的定義在特殊風土條件生產出,具備獨特風味的咖啡豆。收穫咖啡果並加工成出口咖啡豆的過程,在瓜地馬拉、衣索比亞和巴拿馬是不同的。每個國家和地區,對於咖啡果的收穫、處理和加工過程,都有自己的做法和習慣,也有自己傳統種植的咖啡樹品種和微型氣候,因此,各國甚至更具體的地區和農場的咖啡,都有各自獨特的風味譜。
風味上的區別會帶來價格上的區別。每個國家的種植戶都會受到某些條件的約束,不只是自身社會地位、經濟狀況,還有所在國家存在的風險,因此瓜地馬拉和哥斯達黎加的種植戶需要不同的咖啡售價來維持生產、生活。
全球咖啡市場的報價或者公佈的價格,沒有將咖啡品質和原產國具體情況納入考慮範圍,因此,在交易、運輸、烘焙之後,一些國家出產的咖啡價格可能比另一些國家高出許多。同一個國家生產的咖啡還要標明產區,這一步很重要,因為其關係到咖啡品種、地理條件和微型氣候。在高端咖啡市場,咖啡的種植、收穫、處理是否得當,對咖啡的品質影響極大,咖啡豆的身分需要是公開且透明的,也就是咖啡的生產履歷必須清楚,對買家和消費者來說也是重要的參考信息。由生產到消費的整體循環中,大家合作以卓越品質為一直的效果,才有辦法達到精品咖啡的真諦。

咖啡產地的風味特點?
全球的咖啡生產地大部分分佈在赤道南北迴歸線之間,該地區也稱為咖啡帶。受氣候、水土影響和種植方式,每個產地的咖啡豆都有自己的顯著地風味特點,經驗豐富的品鑑師,雖然沒有年份之差,卻又產地之異。能夠從咖啡的口味特徵中判斷出咖啡的產地。主要分為:中南美洲、非洲和亞洲。
中南美洲
- 產地分佈:巴西、哥倫比亞、瓜地馬拉、洪都拉斯、哥斯達黎加、巴拿馬、薩爾瓦多等。
- 風味特點:堅果、巧克力風味,酸苦較為平衡。
中美洲是世界最主要的咖啡產地之一,當地所產的咖啡銷往世界各地,尤其是美國。你會發現美國的大部分咖啡豆來自中美洲,正是這一地區咖啡的風味影響並塑造了現如今美國人對於咖啡的口味偏好。由於當地獨特的氣候、地質和加工工藝,中美洲咖啡帶有蘋果般的酸味,甜味則會讓你想起巧克力或甜點。與此同時,咖啡還帶有些許水果味,但並不是非常突出。
談到南美洲咖啡,人們通常會想起哥倫比亞咖啡。的確,哥倫比亞是南美洲最大的咖啡原產國之一。但除此之外,南美洲的許多其他國家也出產品質相當不錯的咖啡。哥倫比亞咖啡和南美其它產地的咖啡通常酸度較低,帶有焦糖般的甜味和堅果味。
中南美洲的咖啡以平衡而著稱,又因產地不同各有自己的風格,有平均好喝的哥倫比亞和咖啡新貴瑰夏。而巴西咖啡的產量極高,冠絕全球;其次,巴西咖啡的口味與南美洲咖啡區別很大。與其它南美洲咖啡相比,巴西日曬咖啡的堅果味更濃,帶有些許巧克力味,餘香持久,非常適合用來製作拼配義式濃縮咖啡。
非洲-花果香
- 產地分佈:衣索比亞、肯尼亞、坦桑尼亞、也門等。
- 風味特點:柑橘、檸檬調,擁有精緻且豐富的花果香氣,酸質更為明亮。
非洲作為咖啡的發源地,非洲豆的地位不言而喻,非洲豆香氣獨特芬芳,口感狂野,有明顯的水果酸質。而想要識別衣索比亞咖啡並非易事。首先,衣索比亞當地的咖啡豆種比其他地區都要豐富,其中許多都是未知豆種。其次,衣索比亞當地會採用兩種截然不同的加工工藝,其一是日曬法,即讓咖啡乾燥之後再去除果肉果皮;其二是水洗法,即在採摘12小時之後便去除果肉果皮。日曬衣索比亞咖啡帶有濃濃的漿果味,酷似草莓或藍莓;而水洗衣索比亞咖啡則帶有茉莉花香或檸檬草香,口味相對清淡。
肯尼亞咖啡在生長過程中通常沒有樹蔭遮蔽,咖啡在加工時需經發酵,有時發酵的過程會持續一整天。因此,肯尼亞咖啡甜味十足,酸味酷似番茄,有時會帶有些許尖酸味。
亞洲-甘醇
- 產地分佈:印尼、越南、印度、中國。
- 風味特點:質感醇厚,擁有厚實感的口感,甘味強而圓潤。
說起印尼,除了頗具爭議的麝香貓咖啡,這裡還有來自蘇門答臘的曼特寧。兩者成為了印尼精品咖啡的代名詞,獨具藥草,林木沉香的曼特寧生長在譽為香料島之稱的蘇門答臘,其獨特風味黃金曼特寧口感醇厚,甜味豐富;陳年曼特寧喝起來更是甜如蜜。
蘇門答臘曼特寧的咖啡種植始於18世紀,當時的種植區靠近北邊塔瓦爾湖的亞齊省。幾天大部分的蘇門答臘咖啡區則是位於南邊的林冬區、蘇佈區和Takengon種咖啡。蘇門答臘咖啡因為種植區域之間的差異不大,所以不以產區作為區分標準,倒是採摘,處理方式對咖啡的風味影響較大,而坊間著名的黃金曼特寧正是對這些程序嚴格控管之後的優良產品。
印尼蘇門答臘產區的黃金曼特寧,有著人著迷的紳士優雅氣度,是令人過目不忘的亞洲咖啡標誌之一。而近年的中國雲南咖啡,伴隨著咖啡種植技術的精進,帶來越來越多的令人驚喜的風味體驗。印度尼西亞的氣候條件和加工工藝獨具特色,因此咖啡通常帶有些許泥土味、煙熏味和烘烤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