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手沖沖煮法合集

一刀流

一次性注水完成煮。這種手法是在悶蒸之後,一次不間斷注水,讓咖啡粉不斷浸泡在水中,充分把咖啡粉內的芳香物質釋出,是通過控制注水量以及流速問題,能到達萃取全段而不破壞整體平衡。

攪拌法

2012年世界沖煮大賽冠軍Matt Perger使用這手法而被人所知,這種手法是將咖啡粉磨至略粗於濃縮咖啡粉的粗細,在悶蒸階段搭配攪拌棒將水與咖啡粉充分混合,快速萃取前段風味並讓水飽和,再逐段注入預設的粉水比水量,用大水流推高水位,加快過濾速度,相當於起到稀釋的作用。因極細研磨度與高溫沖煮,適合酸感明亮、高品質的咖啡豆。咖啡萃取不均勻的原因通常是因為濾杯壁形成了高聳的干燥咖啡粉壁,又或者是粉床底部不平整導致的。而攪拌法則是通過外力使咖啡粉之間的縫隙趨於相近,減少“通道效應”,助於粉層萃取均勻,避免萃取不足。

三段式

這個手法跟“一刀流”不同的是,中間會經歷兩次斷水,通過斷水來調整前中後三段風味的比重,調整萃取。把握流速、控制水流的要求會相對來說高一些。三段式沖煮的方式難點在於第三段注水的時機,因為第三段的注水沒有一個固定的時間點,一般都是等水位下降1/2或者2/3的時候再進行注水。水位下降1/2或者2/3時,濾杯內既不會積著太多的水,也不會因為水位下降的太多而露出粉床,從而導致上下層的咖啡粉萃取不均勻。水位下降了之後,水流就可以直接穿透積水對下層的粉層進行沖攪,如果水位太高,水柱的沖擊力不夠,會使得咖啡粉床的上層被過度萃取,而下層的咖啡粉萃取不足。三段式的優勢在於它比一刀流的風味更加強,層次感也更為豐富,而且能兼容不同產地、不同烘焙度的咖啡豆。

四六沖煮法

2016年世界咖啡沖煮冠軍粨谷哲的“四六衝”,這種手法不需要多高要求水流的控制性,只需要簡單的電子秤搭配時間控制就可以 ,沖煮過程中加上悶蒸工有5次注水,可控性比較高,變因單純,穩定,適合各種產區的咖啡豆。四六沖法的高明之處在於把一個問題分成兩部分,前40%決定風味,後60%決定口感,讓更多的咖啡小白也能沖好一杯咖啡。而四六沖法還解決了對時間的掌控和對注水的技巧這個大難題。四六沖法明確了注水的時間點,只需要對注水技巧具有基礎控水水平就能上手了。

三溫暖法

2016年世界咖啡師冠軍吳澤霖這麼講解三溫暖沖法。所謂的三溫暖手沖法,就是在沖煮過程中,會用三種不同的溫度去做沖煮,這種手法對咖啡豆的品質要求比較高,適合淺烘咖啡豆,可以萃取出淺烘的香氣、甜感、口感飽滿度、餘韻的綿長,而這種降溫式的沖法,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咖啡的層次感和飽滿度。

“之”字沖泡法

這個沖泡方法是一家日本老牌咖啡店的老闆田原照淳先生研究自創的。田原照淳是“蘭館咖啡館”的第二代店主,開業於1978年,直到今天,前後近40年。這種方法使用的是法蘭絨濾布,並不適用於濾杯+濾紙。這種注水方法並不是常見的繞圈,而是走“之”字注水。有一端來回搖擺注水,擺到另一端時繞個半圓回歸到開始注水的點上繼續搖擺。這個衝煮方法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悶蒸階段,田原先生把沖煮階段分為3個,第一階段是以“水鏈”的形式進行“之”字注水,“水鏈”指的是鏈接在一起的水珠,具體操作方法是保持最小的水流(柱),再提高一下水壺,就能形成“水鏈”的效果。這一步是把咖啡粉層都濕潤,以達到均勻注水的目的。當流出第一滴咖啡液的時候,就進入第二個階段,這個階段需要把水流稍微加大,同樣繼續以“之”字注水。當法蘭絨滴落的萃取液顏色變淡時,進入第三個階段,水量再度加大,最後的萃取是為了讓味道調和。與眾不同的沖煮方式有時候被認為是“玄學”,有時候叫“夏季八沖”,但革新精神這個世界永遠需要。咖啡不單只是喝的樂趣,還有享受沖煮的樂趣哦,因為你不知道會有什麼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