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 咖啡豆 農場 烘焙 產地 水洗 日曬 推薦

咖啡非學不可┃從一顆豆子到一杯咖啡

一顆咖啡的果實,經過農場的採摘、處理,再到咖啡職人的烘焙與沖煮,最終完美呈現風味。作為和葡萄酒、巧克力比肩的風味之物,咖啡的品種、產地對於最終的風味都會有很大的影響。咖啡便成了很多人生活的必需品,早晨用來提神醒腦,下午用來消遣怡情,晚上用來熬夜通宵。不管是喝咖啡還是買咖啡豆,各式各樣的咖啡資料訊息、沖煮方式簡直不知從何選起。甚至眼花繚亂的品種產地、製作方法、沖煮方式,都與咖啡的風味息息相關。

咖啡豆的處理方式

挑選咖啡豆時,常常能看到咖啡豆標籤上的各種訊息,日曬、水洗。深烘、淺烘。中度研磨、極細研磨等。雖然字面上就能大致理解其中的製作方式,但是每一種處理方法都會為咖啡帶來意想不到的風味。

咖啡生豆的處理

對於深褐色的整顆咖啡豆,想必大家已經很熟悉,然而咖啡的果實卻很少人知道。鮮亮紅色的咖啡果實是成熟標識。因此,在手工採摘時,人們可以輕鬆分辨出咖啡的成熟度。咖啡的果實會在採摘後,進行咖啡生豆的精製加工,包括剔除果肉、烘乾生豆等一系列處理。

雖然只是農場最為初級的加工,但是知道這些對你選擇口味合適的咖啡很有幫助。紅色的咖啡果肉其實可以食用,甚至有此類似蜜瓜的風味,十分香甜。常見的咖啡生豆處理法有日曬處理法、水洗處理法以及混合處理法。

最古老的咖啡生豆處理方式,其實就是成熟的咖啡果實經過日曬乾燥之後再剔除果皮。通過日曬處理的生豆通常會增加一些全新的風味,比如日曬豆常見的莓果風味,但是,很多時候,日曬豆也會伴有一些令人不悅的雜味,諸如泥土、過度發酵等稍顯野性的風味。

需要將新鮮的咖啡果實撥除果肉在淨水中浸泡發酵,之後用大量清水沖洗,而去除生豆表面的雜質。因此,水洗處理的生豆有著更加乾淨的特質。同時,水洗豆往往酸度更高,複雜度也稍好。

除了常見的日曬與水洗,咖啡生豆處理方式還有去果皮日曬法、蜜處理法、半水洗處理法,這些方式都會不同程度的提升咖啡的甜味、酸味與濃郁度。

咖啡的烘焙

咖啡烘焙應該是咖啡製作中最精細的環節,甚至任何製作環節的時間與溫度,都可以精細到以秒以度為計算。烘焙師必須掌控得當,才能讓咖啡豆的酸、甜、苦達到完美的平衡。一般來講,咖啡烘焙越深、時間越久,咖啡豆的酸度越低,苦度越高;而甜度,則先升後降,在中度烘焙時達到最佳。因此,如何掌控咖啡的烘焙程度,對咖啡最終的風味有著極大的影響。

  • 淺烘焙:淺烘的咖啡豆以酸味為主導,可以呈現咖啡本身的風味。
  • 中烘焙:咖啡豆的酸味減弱,甜味增強,開始呈現一些理想的烘焙風味。
  • 深烘焙:酸味與甜味逐漸消退,咖啡豆開始焦化、碳化,產生典型的高濃度與高苦度。

常見的義式咖啡大多都使用深烘焙的咖啡豆,但是如果想要仔細品嚐咖啡本身的個性與風味,淺烘、中烘的豆子才是正確的選擇。其實,簡單地用淺、中、深來概括咖啡的烘焙是不夠的,時間長短、火力強弱都是至關重要的元素。咖啡中的糖分、酸味物質會在烘焙過程中產生一系列化學反應,產生各種全新的芳香化合物,這才是咖啡豐富滋味的來源。

咖啡的研磨

影響咖啡研磨粗細的因素有很多,諸如烘焙深淺、產地海拔、沖煮方式等。其中,烘焙深淺會影響咖啡豆的硬度,產地海拔會影響咖啡豆的密度。然而,不同咖啡的沖煮方式都有最適合自己的研磨度。一般來說,不同沖煮方式所需的研磨度如下:

  • 法壓壺:中度研磨
  • 手沖咖啡:中度研磨
  • 摩卡壺:較細研磨
  • 虹吸式咖啡壺:中度研磨
  • 義式濃縮機:極細研磨

當然現磨的咖啡最好喝。但是如果嫌自己磨咖啡太麻煩,也可以在買咖啡豆時讓店家幫忙磨好。不過磨好的咖啡要盡快喝完,咖啡粉的賞味期比整豆要短得多。當然與咖啡的研磨息息相關的還有沖煮技巧以及個人的口味偏好,製作一杯完美的咖啡,常常需要嘗試許久,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研磨度。

精品 咖啡豆 農場 烘焙 產地 水洗 日曬 推薦 研磨

常見的咖啡沖煮方式

一顆咖啡果實經過初級加工、細心烘焙和精確研磨,接下來,從咖啡豆轉變至咖啡最後的關鍵過程就是沖煮。然而,咖啡的沖煮絕對是一門技術。如果萃取時間不足,咖啡不但味道寡淡,還常常會有酸澀口感;若是萃取時間過度,咖啡的焦苦味則會掩蓋一切。想要得到一杯好咖啡,必須掌控好咖啡沖煮的各個細節,比如研磨粗細、粉水比例、沖煮的溫度與時間等。咖啡師需要經過長期的學習與經驗積累,才能掌控好咖啡萃取度使得口感濃郁、風味突出,並在苦味和雜味釋出之前收手。

法式濾壓壺應該是最簡單的咖啡沖煮法。通過簡單的浸泡與過濾,就可以得到一杯不錯的咖啡。用法壓壺製作的咖啡快倒完時,會帶出少許的細渣,因此,咖啡不用倒完,留一口在壺裡就好。

所謂手沖,其實就是用熱水細細淋澆咖啡粉,將咖啡慢慢萃取出來。手沖咖啡應該是咖啡館裡最常見的沖煮方式,不過,如果要保證每一次沖出的咖啡風味都極致完美,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於同一款咖啡,每次沖泡的咖啡粉量、研磨粗細、沖泡時間、沖泡溫度都必須盡可能的固定;如果沖泡不同品種、產地的咖啡,這些參數就又要全部重新調整。因此,需要不斷的練習與嘗試,才能沖得一杯始終如一的好咖啡。手沖咖啡時,咖啡粉遇熱水會釋放二氧化碳,讓粉層膨脹起來,因此風味物質也更容易釋出。

虹吸咖啡越來越受歡迎,虹吸壺分為上下兩部分,下壺裝水、上壺裝粉。下壺的水經過加熱,會被蒸汽順著玻璃管推到上壺,等到下壺冷卻,上壺泡好的咖啡又會被吸回下壺。整個沖泡過程就像是一場奇妙的化學表演。然而虹吸壺沖煮咖啡的難度非常高。

虹吸咖啡越來越受歡迎,虹吸壺分為上下兩部分,下壺裝水、上壺裝粉。下壺的水經過加熱,會被蒸汽順著玻璃管推到上壺,等到下壺冷卻,上壺泡好的咖啡又會被吸回下壺。整個沖泡過程就像是一場奇妙的化學表演。然而虹吸壺沖煮咖啡的難度非常高。

義式濃縮咖啡作為當今最受大眾歡迎的咖啡飲品,幾乎可以這麼說,義式濃縮咖啡推動咖啡文化的快速普及。製作義式濃縮咖啡,對咖啡機、磨豆機、以及沖煮技術都有很高的要求。一杯好的Espresso,表面都會有一層厚厚的油脂Crema,這常常可以用作判斷咖啡的標識之一:油脂越多,咖啡豆越新鮮;油脂顏色越深,咖啡豆的烘焙越深。雖然在義大利中咖啡表面的油脂也讀作Crema,但是這些其實是咖啡粉在高壓下溶出的二氧化碳產生的細膩泡沫,濃縮咖啡雖好,但是以其為基底,加奶、加奶泡,甚至加水製成各種花式咖啡飲品才是人們的最愛。濃縮咖啡加奶可以隔絕苦味,加糖可以讓咖啡更加順口,花式咖啡理所應當地好喝。然而,好的咖啡都有自己值得細細品嚐的風格,多多嚐試不同品種不同產地的單品咖啡,也許會發現關於咖啡真正的喜好哦。

怎樣才算一杯好咖啡

雖然不同的咖啡在生豆處理、烘焙程度上都會有所不同,但是和葡萄酒一樣,咖啡專家對於咖啡也有自己的品評標準。通常,評判一款咖啡的品質需要考量以下這些因素:

  • 甜度:咖啡自身的甜度是否明顯,是否令人愉悅?
  • 酸度:酸度是否討喜,是清冽多汁的果酸,還是令人不悅的臭酸?
  • 口感:這點類似葡萄酒的酒體,可以理解為咖啡在口中的厚重感,像茶?像果汁?還是像牛奶?一般來講,口感厚重的咖啡往往有著較低的酸度;而口感清淡細緻的咖啡,酸度也通常更加明亮清新。
  • 均衡性:雖然均衡是一個難以定義的特質,但是在咖啡的世界裡,均衡性是一款咖啡令人愉悅的前提。酸度、甜味、苦度、以及各種風味之間是否和諧?是否過於尖酸或者生澀?是否有某個風味的元素過於突出?
  • 風味:它跟葡萄酒一樣,咖啡的香氣與風味同樣可以令人聯想到生活中的各種事物,比如水果、花香、蜜糖、蔬菜、香料、烘焙等等。這也是咖啡最最奧妙的地方,不同的品種、產地、精製方式都可以造就不同的風味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