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式咖啡接、布、壓粉講究什麼?

對於意式濃縮咖啡,咖啡研磨度、比例、時間這些參數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實際的操作中,又以在扣上沖煮手柄之前的步驟尤其重要。在昨天的文章中,前街在探討萃取時間的穩定性時,還有一項因素沒有說明,那就是接粉、布粉、壓粉這一連貫的步驟。在意式濃縮咖啡萃取中,只有扣上沖煮手柄,按下衝煮按鈕,才算開始萃取。而之前一系列的步驟均可看成準備階段。而一杯濃縮咖啡萃取好不好,大多情況下還是看這個這個階段。為什麼需要布粉與壓粉?這兩個步驟其中一個共同目的就是防“通道”。布粉是把咖啡粉碗中的咖啡粉大致分佈均勻,粉層之間的咖啡粉疏密相差不多的情況下,就不容易出現“通道效應”。壓粉是把本身還處於“蓬鬆”狀態的咖啡粉壓實,這是因為在萃取的時候要經過9bar壓力的熱水。蓬鬆的粉層非常容易被如此高的水壓突破,那就不是通道效應的問題了,而是全線崩潰。所以就要通過填壓把咖啡粉壓成一堵阻擋水流快速滲透的粉餅。雖然理論上是美好的,但是操作不當反而會弄巧成拙,在萃取濃縮咖啡時出現“通道”的情況大多也是布粉、壓粉沒做好造成的。所以,把這幾個部分做好,萃取濃縮咖啡就毫無壓力。

接粉階段

為什麼要說接粉階段呢?因為接粉接得好,布粉就會省心很多。理想接粉狀態是咖啡粉自然落入粉碗,在粉碗中呈現中間凸起的“小山包”。比較糟糕的情況就是接粉後,咖啡粉一邊高一邊低,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需要輕輕拍打低的一側,讓咖啡粉逐漸鋪平。有一些朋友會建議用手柄在桌子上敲震數下達到平整的效果,前街則不建議這樣做。因為這樣會有機率把咖啡粉震嚴實了,反而會增加布粉的難度。

布粉階段

布粉目前常見的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傳統的用手布粉,另一種是使用布粉器布粉。用食指以及手掌的虎口來回推動,讓咖啡粉盡可能落入縫隙的位置,確保咖啡粉被均勻分配。同時需要注意,手指布粉的時候確保手指是水平方向的推動,不可施加向下的力量。用手布粉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但是學習時間成本高,沒有掌握要點反而容易布不均勻,出現“通道”。因此現在很多咖啡店會使用布粉器布粉,這樣可以消除技術上的差異,達到“工業化”標准出品。使用的方法也很簡單,在咖啡粉呈“小山包”狀時,把布粉器垂直向下安放在粉碗之上,一個方向轉動數圈就完成了。但布粉器的缺點也蠻明顯的,布粉器在布粉時會有一個向下壓的力,只能使粉層表面看起來很平整,但表面的均勻度與底部有比較大的差異。這種方法在均勻程度上不是最好的,但是可以接受。優點也非常明顯,就是操作更快捷,更容易上手,穩定性更高。

壓粉階段

壓粉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壓不平,原因是姿勢不正確(手臂不垂直),用力點(手指發力)不對導致的。標準的壓粉手法(注意是標準並不是唯一)是拇指與食指附在粉錘的兩邊,剩餘三根手指握著錘柄,手心頂在錘柄之上,手臂垂直,發力點是手臂向下,使手心壓住粉錘向下,並用食指與拇指感受兩側的厚度,如果壓粉的實操次數多了,咖啡粉粗了、細了、多了、少了,只要在壓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