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知識家

咖啡知識家 咖啡知識 咖啡豆微批次,到底是什麼意思?

咖啡豆微批次,到底是什麼意思?

An illustration emphasizing the value and quality of micro lot coffee highlighting the journey from single origin coffee to the world of

微批次幾乎都是高品質咖啡,來之不易,且喝且珍惜!

單品咖啡(英文Single Origin Coffee ,直譯是單一來源咖啡,國內一般翻譯成單品咖啡,注意:單品咖啡不等同於單一品種咖啡,見接下來的文字介紹)正如其名,其原料來自同一個國家,有時甚至是同一地區、同一農場(莊園)。鑑於各種食品、飲料越來越強調產地和可追溯性,烘焙商們也積極提供更多產自單一農場或地區的咖啡。這讓我們能更近距離體驗真正的地域風味,也讓我們明白了,即使在同一個國家或產區內,因為有些產地的環境更好,種植戶的素質更高,種植的咖啡品質也會更好。基本上,種類越少,對原料要求越高。原料來自同一地區或種植戶的咖啡也叫單一莊園(single estate)咖啡,因為其內在品質高,充分錶現出地域特色而被挑選出來。隨著你對咖啡探索的深入,這些咖啡豆應該會成為你的一大興趣所在。

 

微批次咖啡豆的價值 在於精確可溯源且有高品質保證

假設你有一片蘋果園,裡面大多數蘋果樹結的都是好蘋果,但是有一塊地方結出的蘋果特別好,比果園裡其他的蘋果更爽脆多汁。正常情況下,果園裡所有的蘋果都是混在一起賣掉的。但是,如果你把最好的蘋果挑出來單獨銷售會怎麼樣呢?這就是微批次的由來。微批次咖啡幾乎都是高品質咖啡(但高品質咖啡不一定都是微批次)。這種咖啡是從一座農場的大批收成中挑出來的一部分。一座農場出產的所有咖啡豆很難做到品質統一,北邊一公頃地裡的咖啡可能比東邊地裡的要好,原因很難說清,到來年,情況還可能反轉。種植戶如果發現某一塊地裡的咖啡味道比別處的好,他通常就會將這裡的咖啡單獨收穫和處理。如果我們說一批咖啡是微批次的,是指種植戶花了額外的精力收穫這批咖啡,沒有與其他收成混在一起。這麼做費時費力,所以我們會在購買時大幅加價。我們給出的價格一般是公平貿易價的2倍,碰到品質特別好的微批次,我們會在此基礎上再次加價,讓種植戶有動力和精力繼續生產微批次咖啡。這些精品微批次咖啡豆每袋60~69千克(也有更小包裝如15公斤-30公斤真空裝),總共可能只有一兩袋,也可能有二三十袋。鑑於產量小,連鎖店或大商場里基本見不到微批次咖啡,一般在烘焙商自己的零售店和網絡上銷售,且會迅速斷貨。當你開始追求更多元的咖啡風味時,嘗試這種咖啡大有裨益。

什麼是微批次

就是在一批本來就表現不錯的豆子裡,再進一步選出表現最為優異的豆子,“微批次(Microlots)”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在一批本來就已經表現不錯的豆子裡,再進一步選出表現最為優異的豆子。你可以想成是一種差異化的策略,在進入市場之前,先把品質較好的部分另外挑出來,讓賣出去的收益可以更高。一方面滿足單品咖啡界越來越挑剔的味蕾,一方面,也有助於農人所生產的咖啡豆,打進精品咖啡市場,同時建立屬於自己的優質形象。想,品質高低不均的咖啡混在一起,只能賣較低的價格,那麼,不把品質較高的挑出來,是不是很可惜呢?

“挑出”微批次的方法

要“挑出”微批次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因為今天的天候情況比較好,特別將本日的咖啡豆和其他隔開,或者是某位農夫施肥的技術比較好,於是把他的生產和其他人的分開處理,等等。也可以是今天特別規定只採取熟成的果子,再用加倍的人工下去挑掉雜質與不良品;甚至可以是一種高風險的嘗試,例如決定是否要改種其他風味較好的品種。微批次並沒有一定的方法,而是要透過不斷的嘗試,眾人的合作,才能找到真正優秀的品質。在理想狀態下,這樣的執著與追求,可以讓技術的改良不斷持續,甚至帶動整體一起往上提升。微批次並不是生產者的單打獨鬥,在國外,有許多規模夠大的咖啡業者,或是農業技術的指導組織,正在嘗試以微批次等種種方法,協助農民精進生產品質,以及打開市場。微批次既然是建立在“讓品質更好”的前提下,就需要懂得風味測試的專業人士,也就是杯測師,來進行把關、評選的工作。至於杯測的分數要多少,才能視為具有微批次的水平,則由各個地方自行訂定。2007年開始的“紅櫻桃計畫(Operation Cherry Red)”,就是由荷蘭貿易商負責提供技術、資金與風味測試,而由農民揮汗再三挑選,凝聚大家的努力,因此才產生的高品質。像是紅櫻桃這樣的計畫,也進而促使一整個產區,例如西達莫.凱貝朵等的直接興起,可以說是微批次能帶來正向影響的範例。實際上,微批次是否能夠成為一種真正讓生產者獲益,且長久持續的生產模式,一直是許多人關注的焦點。要維持高品質,需要經常地、耗費更多的心力投入,背後所需要的人力與物質成本,坦白說,並不是每個地區的生產者都有能力負擔的,從這個方向來考慮,微批次並不是每個產區都能適用的方法。

而當大家都想種出好咖啡,都想要獲選進微批次的時候,技術與資訊的落差,卻讓許多農家不太了解怎樣種出好咖啡,或者怎樣讓自己每年都能種出好咖啡。因此,如何讓微批次不只是一次“偶然的幸運”,而是讓良好的技術能在產區當地紮根,推展出去,是當前許多人正在努力的課題。從別的層面來考慮,許多合作社之所以要將不同社員的咖啡豆混在一起賣,正是為了要維持對外議價時的公平,避免有人賣得好,有人賣得差,因此爭吵。畢竟,對生產組織而言,向心力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再說,微批次的產量通常都不會太大,因此,儘管價格比較好,卻比較難成為支撐獲利的主要來源。一方要有更好的價格,一方要有更好的風味。雙方之間恰好的落點,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尋找、改進及驗證。也許我們可以將微批次,視為生產與消費兩端需求所形成的產物;一方要有更好的價格,一方要有更好的風味,兩邊恰好的落點,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尋找、改進及驗證。同時,就像我們在介紹環境永續與認證時說的,期待任何單一的方案出現,並且立刻解決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問題,也許是過於浪漫了。哥斯達黎加的天使莊園就是屬於微批次的,全球僅8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