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手沖咖啡的“玄學”

手沖咖啡需要準備什麼?

沖煮一杯手沖咖啡大致需要以下器具:溫控壺、濾杯、分享壺、磨豆機、濾紙、電子秤。其中濾杯以及濾紙負責過濾咖啡渣,同時吸收咖啡中的油脂,讓味道更為清爽,因為我們通常喝的都是淺烘的咖啡豆,三四個人一壺,所以我們用的是v60的02號濾杯,但是關於個人濾杯的選擇,可以看我們這篇來參考咖啡三兩|關於手沖咖啡濾杯的選擇。
在咖啡店,通常手沖咖啡也賣得比意式咖啡更貴,不少人都有一個疑惑:手沖到底是不是玄學?是不是智商稅?影響手沖咖啡風味的關鍵因素是:研磨度、沖泡水溫和沖泡時間。咖啡味道太強烈,就把粉磨粗一點;味道太寡淡,就把粉磨細一點。淺烘的豆子,要用高一點的水溫;深烘的豆子,水溫可以稍低。沖泡時間太短容易萃取不足(酸味明顯),時間太長容易過萃(苦味強烈),時間通常控制在2分半到3分鐘。沖泡掛耳咖啡時,水量在150毫升為佳,分段注水,第一段注水悶蒸最為關鍵。

 

決定手沖風味的關鍵因素

手沖咖啡貴在“咖啡”,而不是“手沖”。製作手沖咖啡的咖啡豆是可以逐本溯源、具有明顯可辯識風味的單品豆,突出表現咖啡本身的地域之味,比如明亮、活潑的柑橘類風味,或者是醇厚、乾淨的黑巧類風味。不同的產區和處理法,在味道上也是千差萬別。一杯手沖咖啡的味道如何,60%取決於生豆的質量,30%取決於烘焙師的技術水平,人為萃取對味道的影響僅佔10%。換句話來說,只要選的豆子足夠好,了解影響咖啡萃取的關鍵要素,沖出來的咖啡都不會太難喝。這時候有人或許就會問了:既然人為影響只占到了10%,那手沖的味道豈不是都差不多?那手沖比賽都在比什麼?手沖咖啡的有趣之處在於——每個人對於豆子的理解不同 。在開始沖泡一隻咖啡時,會設計自己的沖煮參數,制定最佳的萃取方案。沒有味道完全一樣的咖啡,這也便是咖啡的魅力。

手沖咖啡是否好喝,取決於三個關鍵條件:研磨度(咖啡粉的粗細)、沖泡水溫、沖泡時長。在其中兩項保持不變的前提下,調整另外一項的參數,可以調整和改善咖啡的味道。

  1. 研磨度:不同型號的磨豆機刻度標識有所不同,手沖咖啡的研磨度可以參考白砂糖的粗細度進行調節。研磨程度對手沖咖啡味道的影響也是十分巨大,想開店的同學們注意了(敲黑板…),其他設備不一樣要最好的,但磨豆機一定不能差。為什麼?沖咖啡本質上是一種萃取的過程,水是萃取過程中的溶劑,在沖煮手沖咖啡的時候,水流接觸咖啡粉,溶解出影響咖啡味道的風味物質。而咖啡粉的粗細研磨程度也就直接影響了水流可以接觸咖啡的面積,咖啡粉越細,即水流可以接觸的咖啡面積越多,同時咖啡顆粒小,更容易溶解咖啡顆粒內部中心的物質,所以一般來說,咖啡的研磨程度越細,沖出來的咖啡的味道越濃郁。
  2. 沖泡水溫:拿到一支咖啡豆,首先看下烘焙度。淺烘焙的豆子,低水溫沖泡的話,風味表現會比較單薄,較高水溫(92℃-94℃)才可以更好的實現萃取;深烘焙的豆子,水溫可以適當調低3℃-5℃,水溫過高容易呈現出焦苦的口感。
  3. 沖泡時長:手沖咖啡的沖煮時間指的是從注入的第一段水開始到最後移開濾杯結束萃取的總時長。沖煮時間越長,被萃取出來的咖啡物質越多,咖啡味道自然更濃郁。沖煮時間過短,咖啡的風味物質還未被萃取充足,所以味道也就容易寡淡無味。

一般我們用20g粉,1:16的粉水比,會控制沖煮時間在2分半左右。值得注意的是,2分半的沖煮時間並非固定標準,時間往往要與其他要素互相平衡。冷萃咖啡便是最能與手沖咖啡形成鮮明對比的萃取方式,冷萃咖啡與手沖咖啡最大的區別便是水溫,手沖咖啡用熱水沖煮,而冷萃咖啡則用冰水萃取,所以為了彌補冰水萃取的效率不足,冷萃咖啡的萃取時長往往要更久,通常需要14到24小時的長時間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