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烘焙那些事兒

初期接觸咖啡的伙伴們會認為咖啡豆有點神秘,它是怎麼出來那些咖啡味道的?為什麼會有各種顏色呢?它是要用鍋炒的嗎?什麼狀態的咖啡豆能用來製作咖啡呢?這裡拿不拿鐵就要給大家介紹一下關於咖啡烘焙的那些事啦。生豆本身是沒有任何香味的,需要經過烘焙機的烘焙過程。咖啡豆的烘焙是咖啡豆內部成分的轉化過程,只有經過烘焙之後產生了能夠釋放出咖啡香味的成分,我們才能聞到咖啡的香味。

過程

烘焙的過程中會產生一連串的化學變化。經過大約5-25分鐘的烘焙(依所選取溫度而定),綠色的咖啡豆會失去部分濕度,轉變成黃色。在此過程中,咖啡豆會膨脹,從結實的、高密度的生豆狀態轉變為低密度的蓬鬆狀態。經過這一過程,咖啡豆體積會增大約一倍,開始呈現出輕炒後的淺褐色。這一階段完成之後(大約經過8分鐘的烘焙),熱量會轉小。咖啡的顏色很快轉變成深色。當達到了預設的烘焙深度,可以用冷空氣來為咖啡豆降溫,以便停止烘焙過程。

階段

專業咖啡的烘焙方式通常分為八個階段。

  1. 極淺烘焙(LIGHT Roast):
    烘焙程度:極淺度烘焙,又名淺烘焙。所有烘焙階段中最淺的烘焙度,咖啡豆的表面呈淡淡的肉桂色,其口味和香味均不足,此狀態幾乎不能飲用。一般用在檢驗上,很少用來品嚐。
  2. 淺烘焙(CINNAMON Roast):
    烘焙程度:淺度烘焙,又名肉桂烘焙。一般的烘焙度,外觀上呈現肉桂色,臭青味已除,香味尚可,酸度強,為美式咖啡常採用的一種烘焙程度。
  3. 微中烘焙(MEDIUM Roast):
    烘焙程度:中度烘焙,又名微中烘焙。中度的烘焙火候和淺烘焙同屬美式的,除了酸味外,苦味亦出現了,口感不錯。香度、酸度、醇度適中,常用於混合咖啡的烘焙。
  4. 中烘焙(HIGH Roast):
    烘焙程度:中度微深烘焙,又名濃度烘焙。屬於中度微深烘焙,較微中烘焙度稍強,表面已出現少許濃茶色,苦味亦變強了。咖啡味道酸中帶苦,香氣及風味皆佳,最常為日本、中歐人士所喜愛。(藍山咖啡)
  5. 中深烘焙(CITY Roast):
    烘焙程度:中深度烘焙,又名城市烘焙。
    最標準的烘焙度,苦味和酸味達到平衡,常被使用在法式咖啡。(巴西、哥倫比亞)
  6. 深烘焙(FULL-CITY Roast):
    烘焙程度:微深度烘焙,又名深城市烘焙。
    較中深烘焙度稍強,顏色變得相當深,苦味較酸味強,屬於中南美式的烘焙法,極適用於調製各種冰咖啡。
  7. 極深烘焙(French Roast):
    烘焙程度:深度烘焙,又名法式烘焙。又稱法式或歐式烘焙,屬於深度烘焙,色呈濃茶色帶黑,酸味已感覺不出,在歐洲尤其以法國最為流行,因脂肪已滲透至表面,帶有獨特香味,很適合咖啡歐蕾,維也納咖啡。
  8. 極深烘焙(Italian Roast):
    烘焙程度:極深度烘焙,又名意式烘焙。又稱意式烘焙,烘焙度在碳化之前,有焦糊味,主要流行於拉丁國家,適合快速咖啡及卡布基諾。多數使用在Espresso系列咖啡上。

每一種咖啡因品種、產地不同具有不同的個性,酸、苦、甜、香味、醇厚度等風味均有微妙的差異。對於咖啡烘焙程度的選擇,不應該僅僅從烘焙師的個人興趣與愛好出發,而應當從受眾的需求著眼,所以說淺烘有淺烘的道理,深烘有深烘的道理,二者本沒有好壞的差異。如果你的客人追求風味感,追求咖啡出產地的風土特色,那麼,淺烘可以讓你的客戶們較為清晰地察覺到他們所需要的。相反,如果你的客人喜歡圓潤飽滿、醇厚且甜感十足的咖啡,那麼中度乃至深度烘焙是比較合適的。很多人常把深烘焙豆批得一無是處,認為烘得油亮亮的深焙豆是在以碳化來掩蓋爛豆的味道,比如輪胎味、雜物味、腐爛味和土腥味。那麼,深烘焙的咖啡真的是一無是處嗎?咖啡豆是到底是深烘焙好,還是淺烘焙佳?影響一支豆子風味的因素有品種、種植條件、處理法以及烘焙程度等等,其中一支豆子的烘焙程度就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支豆子的風味展現方向。一個擅長深度烘焙咖啡的烘焙師,他的咖啡中不僅沒有煙焦味,而且客人也可以感知到咖啡的風味。世界各國各都市都有其偏好的烘焙傾向。我們需要把咖啡豆產地作為一個參考因素,比如將埃塞俄比亞咖啡豆進行深度烘焙將是一種浪費。因為那將失去這種咖啡的獨有特色。將堯科(Yauco)特选和科納(Kona)咖啡豆進行黑色烘烤也是不好的,因為那樣做你就會失去購買它時所追求的古典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