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豆 農場 日曬 波旁 咖啡品種

看見波旁咖啡王朝

波旁品種Bourbon,是與鐵皮卡共同構成世上最富有文化與基因意義的阿拉比卡咖啡品種。波旁咖啡王朝勢力龐大,其自身與後代突變種遍布全球咖啡園,在許多國家仍屬主力種植品種,且常於COE露臉。本文著重描寫波旁王朝的興起經過,以及全球擴散分植的發展史,並介紹各國波旁咖啡的選種名稱,與小伙伴分享周知。

法國使命團波旁咖啡

根據世界咖啡研究中心(World Coffee Research)的資料,波旁這個品種來自於也門,是鐵皮卡的自然變種。因此這咖啡的遺傳起源,被定義為波旁鐵皮卡群屬(Bourbon-Typica Group)。從也門開始,波旁和鐵皮卡的後裔遍布世界各地,形成了現代阿拉比卡咖啡種植的基礎,也開創了人類各時代的咖啡品飲文化。波旁咖啡的得名,與法國人17世紀在非洲外海印度洋西部,馬達加斯加島嶼以東680公里處的一座稱為波旁的殖民島嶼有關。
這段由法籍宣教士所展開的也門波旁咖啡全球分種之旅,較早為人所知,且載入史冊。因而這肩負宣教拓荒使命的波旁咖啡,被稱為:French Mission Bourbon法國傳教士波旁。1663年法國人定居波旁島,1700 年代初,法人將波旁從也門引入波旁島種植(現稱留尼汪島La Réunion),給這批也門咖啡起名為波旁咖啡。據史料考證,法國人曾在1708 年、1715 年和1718 年 ,三次嘗試將這種咖啡從也門引入波旁島。於是波旁島成為十八世紀法國人培育也門波旁咖啡的苗圃,波旁咖啡一直到十九世紀中葉才被帶離該島,前往非洲及南美巴西種植,並開始廣傳。十九世紀中葉,法國聖靈會傳教士來到非洲,並於1841 年在法屬留尼汪島成立教團,隨著傳教士的宣教之旅,波旁咖啡開始被帶往非洲與南美種植。

波旁咖啡登陸美洲

1860年,法國人將留尼汪島的波旁咖啡引入南美,波旁咖啡到達巴西南部坎皮納斯附近。
從那裡,波旁向北傳播到中美洲,波旁咖啡在拉丁美洲開枝散葉,成為最古老的拉丁美洲咖啡母種。

波旁咖啡登陸非洲

與巴西咖啡的傳播年代相仿,1862 年,法國傳教士在坦桑尼亞沿海的巴加莫約(當時稱為坦噶尼喀)以及肯尼亞的聖奧古斯丁(今日的基庫尤Kikuyu)建立傳教團。1893 年,法國傳教士在又在肯尼亞的布拉Bura(肯尼亞泰塔山Taita Hills)建立傳教團。在這些傳教任務中,傳教士都將來自波旁咖啡種子,播種於他們在東非的教區。這批19世紀,被法國宣教士帶到美洲與非洲種植的波旁咖啡,開始在各國微氣候與土壤的孕育下生根茁壯並且開始繁衍後代。波旁咖啡因20世紀各咖啡生產國農業研究中心的興起,對其後代選育培植,而有了各類新的名稱。

肯尼亞農業研究室選育種:K7

K7是今日肯尼亞一代種植的咖啡品種,它是1936 年,RH Walker 先生從他位於Muhorohi 的Legetet 莊園,在一群法國傳教波旁咖啡樹中,挑選的其中一株。K7由肯尼亞的史考特農業研究室(Scott Lab)經過五代選擇後發布,因為對咖啡獎果並有耐受性,被用於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的現代育種計劃。

肯尼亞農業研究室選育種:SL28

SL28 是非洲最知名和最受推崇的品種之一。它具有非常良好的耐旱特性,以及高風味的杯質潛力。SL28 是由來自肯尼亞史考特農業研究室(Scott Lab)科學家,自坦桑尼亞的抗旱波旁品種中挑選育種而發布。如今不僅大量種植於非洲的肯尼亞、馬拉維、烏干達、津巴布韋等國家,也傳播到拉丁美洲的咖啡園。不過隨著法國使命團出走的波旁,其實並非最早離開也門的波旁咖啡。隨著近年的咖啡基因工程學研究發現,原來波旁咖啡早在17世紀就已經被帶離也門,跑到印度定居。這些在印度繁衍茁壯的波旁咖啡,與法國傳教士波旁,一同成為當代非洲波旁咖啡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