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品咖啡 淺度烘焙 風味描述 淺烘焙 中烘焙 杯測 Single Origin Coffee Light Roast Flavor Description Light Roast Medium Roast Cupping

同一款咖啡我喝出了別的風味這是正常嗎?

許多人在初次接觸單品咖啡時都有類似的疑惑:明明喝著同一杯咖啡,咖啡師能說出這杯咖啡有草莓的酸甜,玫瑰的香氣等,但自己除了酸和苦,其他都沒喝出來,是自己的舌頭太笨了?還是咖啡師的舌頭裝了風味雷達?事實上,辨別咖啡中的風味是可以通過訓練和經驗積累來提高技能,也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品鑑能力最終擁有咖啡師般的雷達舌頭,享受過程讓品味咖啡成為一種樂趣。

從不同的咖啡豆開始,嘗試各種產地、品種和焙煎程度的咖啡。記錄每一次品嚐的感受,這樣可以幫助你識別不同咖啡之間的差異。也可以使用專業的感官訓練工具,例如風味輪(Coffee Flavor Wheel)和風味套件(Flavor Kits),可以幫助你辨別和記住不同的風味。

練習盲品也是一種方式,嘗試在不知道咖啡細節的情況下進行品嘗,專注於咖啡的香氣、酸度、甜度、苦味和餘韻,這樣有助於你更客觀地識別風味。或參加咖啡品鑑會或者專業的咖啡品鑑課程,能夠向有經驗的咖啡師學習和交流,提升自己的品鑑能力。

每次品嘗咖啡時,記錄下你的感受和發現,一段時間長期堅持下,會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住不同的風味。嗅覺是識別風味的重要部分。你可以練習聞不同的香料、花香和水果香,這將有助於你在咖啡中識別類似的香氣。不要過於擔心自己是否能夠立即辨別出所有的風味,風味感知是個體化的,有些風味對某些人來說更容易辨別,而對其他人來說則較難,隨著經驗的積累,你會發現自己的品鑑能力逐漸提升。

什麼是咖啡風味?

對於咖啡風味的辨識,我們分為「嗅覺與味覺」兩部分,嗅覺與味覺在咖啡風味辨識中扮演著不同但互補的角色,咖啡風味與滋味的產生和烘焙程度有著密切相關。咖啡風味輪的排序是從輕到重,烘焙程度從淺到深咖啡滋味的變化過程。酸甜物質分子量較輕,水溶性高,讓大家最快感受到品嚐的物質,而苦味物質分子量較重,水溶性低,往往是在後面才會表現出來。

那麼鹹味呢?原來是鹹味喜歡和酸甜在一起,酸甜在一起的時候能把鹹味遮掩,以至於我們感受不到到它的存在。如果我們喝咖啡的時候感受到了鹹味,那有可能就是咖啡豆的新鮮度亮起了紅燈,表示酸甜已經被氧化剩下鹹味。

前嗅覺:當咖啡還熱的時候,經過嗅覺感受咖啡的香氣,例如花香、果香或烘焙香。
後嗅覺:在喝下咖啡後,從鼻腔後部再次感受到咖啡的香氣,這是更複雜的香氣感受。
酸味:來自於淺烘焙咖啡,酸味物質分子量較輕,水溶性高,是最先感受到的味覺。
甜味:適度的酸味會伴隨著甜味,這也是許多精品咖啡中非常受歡迎的風味特徵。
苦味:深烘焙咖啡中較為明顯,苦味物質分子量較重,水溶性低,往往在咖啡冷卻後才更明顯。
鹹味:鹹味在新鮮度不佳的咖啡豆中較為明顯,是酸甜風味消失後不良的風味顯示。

淺烘焙:帶有花香、果香和明亮的酸味,酸甜風味突出,口感清爽,層次分明。
中烘焙:焦糖、堅果和巧克力香氣逐漸增加,酸味降低,甜味和苦味平衡,口感豐富。
深烘焙:烘焙香、焦糖和巧克力風味濃郁,酸味幾乎消失,苦味明顯,口感厚重。

新鮮度:咖啡豆的酸甜風味隨著時間和氧化作用會逐漸消失,並可能產生鹹味。
儲存方法:保持咖啡豆的新鮮度至關重要,應儲存在密封、避光、乾燥和低溫的環境中。

在沖泡咖啡前,嗅聞咖啡豆和研磨後的咖啡粉,記錄香氣特徵。咖啡在不同溫度下品嘗,注意風味的變化。對比同一款咖啡豆的不同烘焙程度,感受風味的差異。比較新鮮咖啡豆和放置一段時間的咖啡豆,體會風味的變化。以上的這些方法,希望能幫助你更好地辨識和欣賞咖啡的多樣風味,讓每一杯咖啡都成為一次美好的品味旅程。

單品咖啡 淺度烘焙 風味描述 淺烘焙 中烘焙 杯測 Single Origin Coffee Light Roast Flavor Description Light Roast Medium Roast Cupping

舌頭的分工合作

味覺分布感受四大滋味,舌頭自己也是自己的分工。舌尖對甜味特別敏感,舌頭兩端靠近舌尖部分感受鹹味,舌頭兩端靠近舌根的部分感受酸味,而舌根部分感受苦味。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喝咖啡先感受到酸甜物質後再感受到苦味的物質。實際上,整個舌頭上的味蕾都能感知所有基本味道,只是某些區域對某些味道更敏感。

為什麼先感受酸甜後感受苦味

  • 分子量與水溶性:酸甜物質的分子量較輕,水溶性高,能夠迅速溶解並被味蕾感知。
  • 味蕾的反應時間:甜味和酸味的感知反應較快,因此我們在喝咖啡時會先感受到酸甜味。
  • 持久性:苦味物質分子量較重,水溶性低,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被味蕾感知,因此苦味通常在酸甜味過後才會感受到。

品嚐咖啡的技巧

  • 慢慢品嚐:在口中慢慢品嚐咖啡,讓咖啡接觸舌頭的各個部分,以便充分感知所有風味。
  • 回味感知:在吞嚥咖啡後,注意口腔內殘留的風味變化,這樣可以更好地理解咖啡的餘韻。
  • 對比品鑑:同時品鑑不同風味的咖啡,記錄各自的酸甜苦鹹感受,這有助於訓練味覺敏感度。

鼻腔的分工合作

鼻腔嗅覺對味道的判斷分為兩種,一個是鼻前嗅覺,一個是鼻後嗅覺。鼻腔嗅覺在品嚐咖啡中扮演著兩個角色,即鼻前嗅覺和鼻後嗅覺。這兩種嗅覺方式共同作用,讓我們能夠全面感知咖啡的複雜風味。

鼻前嗅覺:鼻前嗅覺是指直接吸氣進入鼻腔去感受外界的氣味,例如:當我們嗅聞咖啡豆或新鮮磨好的咖啡粉時,我們會聞到芳香氣化物質,主要依賴鼻前嗅覺來感知芳香氣化物質。這些物質包括花香、果香、烘焙香等咖啡風味的組成。

鼻後嗅覺:鼻後嗅覺是指香味氣化分子在口腔中釋放,鼻咽管進入鼻腔帶來的嗅覺體驗,經常被誤以為是舌頭嘗出來的,當我們飲用咖啡時,咖啡中的油脂和香味分子在口腔內隨唾液催化出來,經由唾液藏在咖啡油脂裡的香味釋放出來,從口腔進入鼻咽管道再進入鼻腔而帶來的嗅覺,帶來豐富的香氣感受。

單品咖啡 淺度烘焙 風味描述 淺烘焙 中烘焙 杯測 Single Origin Coffee Light Roast Flavor Description Light Roast Medium Roast Cupping

如何判斷咖啡的風味?

味覺與嗅覺負責匯集傳達,大腦負責聯想口腔和鼻腔是互通的,當咖啡進入口腔後,舌頭顯示探測了咖啡中的滋味,然後再交給鼻腔去識別咖啡的香氣,味覺與嗅覺的協同作用,最後把感受傳達到大腦進行聯想。

在清晨或午餐前品嘗咖啡,這時味覺最敏感,在品嘗前讓自己放鬆,避免過於強烈的味道或氣味干擾,比如香水或食物,觀察咖啡的顏色和濃度。在咖啡還熱的時候,將鼻子靠近咖啡杯並深吸一口氣,感受咖啡的香氣,嘗試識別出主要的香氣,比如果香、花香、堅果香或焦糖香等。

喝一小口咖啡,讓咖啡在口腔中停留一段時間,使咖啡接觸到舌頭的不同部位,感受咖啡的酸度、甜度、苦度和鹹度是味覺的基本要素,注意咖啡的質地,如順滑度、厚度和油脂感。將你感受到的味道進行聯想,找出跟此時此刻感受到的滋味與香味和哪一種食物或花朵的氣味最接近,而形成咖啡的風味例如:如果你感受到果酸,可以嘗試聯想這種酸味更接近哪種水果,如柑橘、蘋果或莓果等。

同一款咖啡我喝出了別的風味這正常嗎?

你喝同一款咖啡卻喝出不同的風味是正常的,咖啡的風味是非常主觀的,每個人的味覺和嗅覺感受都會有所不同。這種差異源於個人的味覺靈敏度、過去的飲食經驗以及當時的環境和心情等多種因素。

對於咖啡的風味描述,記錄在案的就有4000個味道。每一個人對味道的判斷以及記憶都不一樣,是一種很主觀的官能感受。咖啡的複雜性和多樣性。風味描述只是咖啡師在杯測過程中最常感受到的風味詞語,旨在幫助消費者更容易選擇適合自己的咖啡豆,這些描述並不是絕對的標準,而是引領消費者的一種工具。

品嚐咖啡的樂趣在於發現和分享不同的風味,這是互相學習和交流的過程。你可以和朋友分享你對咖啡的感受,討論你們各自品嚐到的風味,這樣能夠增進彼此對咖啡的理解和熱愛。因此,不要被風味卡上的描述所束縛,風味描述只是作為引領者,選取了咖啡師們在杯測過程中對咖啡豆描述最多的風味詞語,因為咖啡風味本身就沒有唯一的標準,應該要更勇敢地探索和記錄你自己的風味體驗,這樣才能真正享受咖啡品嚐的樂趣和奇妙。

單品咖啡 淺度烘焙 風味描述 淺烘焙 中烘焙 杯測 Single Origin Coffee Light Roast Flavor Description Light Roast Medium Roast Cupping

實在描述不出更詳細的咖啡風味怎麼辦?

對於初接觸咖啡的人而言,喝不出咖啡風味是正常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有什麼辦法可以提升自己對風味的判斷呢?了解基本的味覺元素,如酸、甜、苦、鹹和鮮。試著在日常飲食中有意識地注意這些味覺元素,並試圖在咖啡中找出它們。

在品嚐一樣的食物的時候,除了感受食物的酸甜苦鹹,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感受食物帶來的香氣。例如現在品嚐一個蘋果,可以在削皮之前聞一下香氣,削皮之後聞一下香氣,咬一口後感受蘋果的酸甜,然後通過閉合嘴巴通過鼻子呼氣感受鼻後嗅覺感受蘋果的氣味,對比一下與直接聞到的蘋果香氣有什麼不一樣,建立對蘋果更完善的風味記憶。

例如草莓和樹莓的酸甜感有什麼區別?
例如榛子和扁桃仁的香氣有什麼區別?
例如茉莉花和薑花的香氣有什麼區別?
通過同類的的食物/花朵進行滋味/氣味的對比,更好地使自己對味道之間的細微差別作出區分。

如果想要嘗試到更多咖啡風味,淺度烘焙的咖啡豆是個很好的感官「訓練基地」。與深度烘焙的咖啡豆相比,淺度烘焙咖啡豆的風味會更加的豐富,為大家對咖啡味道的辨識提供了更多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