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王國巴西咖啡風味特點描述

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主要生產和出口價位較高的阿拉比卡咖啡豆。據巴西國家商品供應公司統計,巴西咖啡種植面積達到了1.9萬平方公里,其產量和出口量都接近世界總量的40%。巴西咖啡協會統計,2014年咖啡產量超過6000萬袋(每袋60千克)獨立後咖啡經濟一枝獨秀1820年葡萄牙爆發革命,巴西與宗主國的矛盾日益加劇。1822年9月7日,葡萄牙王子、巴西攝政王佩德羅宣布巴西獨立。在君主立憲派的擁護下,12月1日,他加冕為皇帝,稱佩德羅一世(1825年,葡萄牙正式承認巴西獨立)。獨立後的巴西雖然在政治上脫離了葡萄牙王室的直接統治,但是,大地產製、單一產品製和奴隸制都被原封不動地保留了下來。從這個意義上講,巴西的獨立更像是一場分離運動,是一場“沒有社會革命的政治革命”,只是土生白人取代了“半島人”的統治而已,並沒有從根本上觸動殖民時期的社會經濟結構,這種“路徑依賴”導致了此後咖啡經濟的畸形繁榮。

19世紀30年代,咖啡佔巴西出口總額的43.8%。19世紀中葉,在以帕拉伊巴河谷為中心的里約熱內盧地區,咖啡種植業達到巔峰。1851—1860年,巴西咖啡年均產量達到260萬袋。至此,巴西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在帕拉伊巴河谷最繁榮的時期,里約熱內盧控制著巴西咖啡出口量的88%。咖啡種植者採用古老粗放的刀耕火種方法,對土地進行掠奪性開墾,為了擴大咖啡種植園規模而不斷砍伐森林,一旦某片土地露出疲態,種植者就放棄這片土地,把新的雨林夷為平地進行咖啡種植。到19世紀70年代,里約熱內盧地區幾乎沒有新土地可供開墾。隨後,咖啡經濟向西部和北部延伸,聖保羅成為又一個咖啡種植中心。1880年以後,巴西咖啡年均產量超過500萬袋,聖保羅州的咖啡生產超過了里約熱內盧州。1906年,巴西咖啡年產量躍升至2200萬袋。1908年,咖啡佔巴西出口總額53%,獨攬出口經濟半壁江山。

巴西咖啡經濟為何能夠一枝獨秀呢?

第一,就自然條件而言,巴西是世界上熱帶範圍最廣的國家,氣溫、雨量和光照等條件適合咖啡樹這種熱帶經濟作物的生長。 
第二,國際市場對咖啡的需求刺激了巴西咖啡產業的發展。18世紀,咖啡成為歐美人社交和生活的必需品。1730—1735年,世界咖啡消費量增加了兩倍。巨大的市場需求吸引著咖啡種植園主和貿易公司,促使他們不斷擴大生產規模。 
第三,紅木、甘蔗和礦業經濟周期的興衰既為咖啡經濟的崛起創造了機遇,也為其提供了發展所需的原始積累。從16世紀起,里約熱內盧先後經歷了採伐紅木和甘蔗種植兩個發展階段,與其相鄰的米納斯吉拉斯州則以開採礦產見長,這些產品出口帶來的巨額外彙為咖啡經濟提供了雄厚資金。 
第四,外來移民為咖啡這一勞動密集型經濟提供了充足勞動力。率先崛起的巴西北部咖啡種植業所使用的勞動力,主要來自16—18世紀蔗糖和礦業周期留下的黑奴。1850年巴西國會禁止奴隸貿易後,歐洲和亞洲移民成為勞動力主要來源。1887—1897年,約130萬移民入境巴西,大部分人從事咖啡種植及相關產業。 
第五,鐵路、遠洋船舶等近代交通工具極大地便利了巴西咖啡的出口貿易。1874年,巴西鐵路全長約1200公里,1889年增至約9600公里。鐵路從咖啡種植地直接通往里約熱內盧、桑托斯港,專供咖啡運輸使用,輪船則使巴西與國外的咖啡貿易更加便捷。1821—1844年,美國對巴西咖啡的人均消費量由28.35克躍升至227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