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營養太好了,如果你不多萃一點,只把一半的風味物質萃取出來,豈不是很浪費豆子嗎?因為餘韻夠長,你太早結束萃取,影響餘韻表現的後段風味萃出少,就被浪費了。因為密度太高又不吸水,你不用方法多過水幾次,增加粉水接觸時間,怎有辦法把藏在豆內的物質擴散出來呢?然後之前我曾撰文提醒過的,花香這類風味物質,就是需要高萃低濃才容易被感知。所以,你說衝煮與烘焙有沒有關係?
顯然是很有關係的。我們對沖煮的規劃,一定要學習花點心思,往烘豆端的設計理念去理解,那些需要知道的信息,絕不僅僅是豆袋上風味描述,可以透露的。這些對烘焙手法的判斷,如果你沒有烘豆師可以詢問,那就是自己在家執行沖煮前杯測判斷囉。衝煮與烘焙是一個系統論,我們不要拿到豆子悶頭狂衝,多學習判斷烘焙的特性與風味特性,對增加我們衝煮構思會有一定幫助的,與大家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