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旦部先生說,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由致力於化學科學的人員組成)於2003年出版了《完美的紅茶沖泡法》一書。“該書’科學地’表現了沖泡紅茶的溫度、時間、水的成分等條件,如果能夠忠實地進行再現,就能沖泡出美味紅茶。該書充分反映出具有英國人特色的執著、對科學的探求心以及戲謔心,成為紅茶愛好者的有益信息源。”在日本像這樣的指南多如牛毛,不僅僅是紅茶,日本茶、中國茶,當然包括咖啡的沖泡方法等解說類書籍比比皆是。這種指南手冊充斥大街小巷,甚至會讓你不知該怎麼選擇。但是,我敢斷言說咖啡並不存在所謂“完美的沖泡法”,旦部先生也贊成我的意見,“把咖啡沖泡得好喝,其難度要遠遠大於紅茶,是不可以使用完美一詞的。原因是咖啡所含的導致雜味的’不純物質’要比紅茶多得多。因此,要將那些不純物質剔除掉需要高超的萃取技術。”因此,這就是為什麼咖啡世界不存在絕對完美的沖泡方法。我完全持有同感。如果我說紅茶的萃取難度要遠遠低於咖啡,紅茶粉們也許會很生氣。這是因為,造成紅茶雜味的成分原本就少,若想將紅茶沖泡得好喝,基本上只需做好如何將香氣成分沖泡得“濃/淡”這一點即可。但是咖啡不同。沖泡咖啡時,“在恰到好處地將美味成分萃取出來的同時,還要做到不萃取出難喝的成分”,要同時進行自相矛盾的工作。所以,難度比紅茶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