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erpage Image

新手嘗試單品咖啡怎麼選擇比較好?

咖啡知識家+咖啡知識 新手嘗試單品咖啡怎麼選擇比較好?

很多人第一次喝到淺烘咖啡的感受,除了本身味覺對酸味的敏感程度有關係,還與當時這杯咖啡豆的品質、烘焙是否得當、沖煮是否得當都有非常緊密的關係。因為,好的酸是像新鮮水果般,酸中帶甜或者會先酸後轉化為甜。不好的酸會像醋從入口酸到結尾,久久揮之不去。當然也有不酸的咖啡。希望通過這篇文章,幫助大家了解到底哪些因素會影響一杯咖啡的味道。以及新手如何快速、簡單、直觀的去選擇適合自己口味的咖啡豆。

哪些因素會影響一杯咖啡的味道?

在從事咖啡裡,遇見很多新手會有這樣的誤解:耶加雪啡就是酸的、曼特寧就是苦的、藍山就是怎樣的…大部分人覺得咖啡產地,包括品種、處理法等,是決定咖啡味道的最核心因素,但這樣的想法一定正確。一杯深烘的耶加雪啡,照樣會有很明顯的苦味;一杯淺烘的曼特寧,一樣會有酸味。對於新手來說,了解影響一杯咖啡味道的因素,合理的排序:烘焙度>產地>沖煮。

淺烘焙咖啡更能體現地域風味

咖啡是茜草科常綠灌木,原本長這樣,會開花結果,我們平時看到的咖啡熟豆,就是這些像櫻桃般的果實的核。果實從樹上採摘下來後,咖啡果子撥開外皮,要去掉果肉和內果皮,經過加工處理去掉果皮果肉,這便成了咖啡生豆。脫殼完畢的咖啡生豆,即是咖啡果核。咖啡豆在生豆的狀態下,是沒有辦法研磨與食用的,所以採摘、處理完成,變成生豆之後,還需要進行一個環節咖啡豆烘焙。

生豆需要在咖啡烘焙機裡,經過6-20分鐘不等的翻炒,才會變成咖啡色,變成我們平時看到的咖啡豆的樣子。隨著烘焙時間與溫度的上升,咖啡豆顏色會越來越深,如果你選擇在顏色較淺的時候出鍋,則為淺度烘焙;你選擇在顏色較深的時候出鍋,則為深度烘焙。同一款咖啡生豆,在淺度烘焙與深度烘焙的狀態下,呈現的味道截然不同!

淺度烘焙味道偏向於咖啡本來的水果風味,酸味佔比會相對高一些;深度烘焙則咖啡豆由於碳化,苦味會隨著烘焙度的加深不斷增加,酸味佔比逐漸減弱。淺烘、深烘並無優劣之分,喜歡哪個是你個人的選擇。但是必須指出的一點是,淺烘焙的咖啡更能體現咖啡的地域風味、品種特色。類似不同產地、不同品種的味道各有特色。

隨著烘焙度的加深,碳化帶來的味道會慢慢蓋掉咖啡豆原本的地域風味、品種特色。這也就是為什麼前文會說「耶加雪啡就是酸的、曼特寧就是苦的」是個誤區。只有在大家都淺烘,保留地域風味、品種特色的基礎上,才應該去聊,哪裡產的咖啡是什麼味道這件事。這裡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點需要指出:無論是淺烘,還是深烘,烘焙得當的話,咖啡喝起來是有點甜味。太強烈的酸和太刺激的苦,大部分人都不喜歡,但是甜味是大家都喜歡以及咖啡烘焙師應該去追求的。

精品 咖啡豆 農場 烘焙 產地

產地會影響咖啡最終味道的因素

在產地這個部分包含,會影響咖啡最終味道的因素非常之多。在此簡單分享其中最關鍵的三個因素:豆種、海拔、處理法。

不同的咖啡師沖泡出來的味道都會有所不同

對於最後的味道來說,烘焙度與產地基本已經決定了80%最後的味道,衝煮可以控制的也就只有20%左右。通過調結研磨粗細、拉長或者縮短萃取時間、增加或者減少沖泡水量等等方法,專業的咖啡師都可在一定程度內調結一款咖啡喝起來的味道。通常較細的研磨,較長的時間,較多的沖泡水量會幫助萃取出更多大分子的物質。這也是為什麼即使是同一款咖啡豆(假設烘焙狀況也相同),每家店,每位不同的咖啡師沖泡出來的味道都會有所不同。

幫助你盡快的找到屬於你的味道

除了豆種、海拔、處理法之外,像土壤狀態、年降雨量、年平均溫度、晝夜溫差、周圍植物的種類、咖啡樹的年齡等等很多因素都會影響最終咖啡的味道。總結一下,產地這一塊的內容:在大家都是淺度烘焙的情況下,在各類新奇的處理方式出現之前,每個產地的咖啡都會有屬於它的地域之味。而如今,特殊處理法大行其道的時代。產地原本所帶來的地域特徵被縮小,處理法帶來的味道已被不斷放大。所以這年輕入門咖啡品鑑,建議可以著眼於處理法,先試著品鑑各種典型的不同的處理法的豆子味道上的差異。這可能幫助你盡快的找到“屬於你的味道”,如果之後想進一步學習、研究,可以在去品嚐各個不同產地的傳統的水洗處理的咖啡,來感受真正的產地之味。